Page 172 - 杭州党史故事
P. 172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2
要 闻 一版责任编辑:侯英帅 本版责任编辑:倪宇翀 版式总监:俞 帆 Hangzhou Daily
寻
经 味 杭州党史
典 百年经典故事
所以,分田到户的消息着实让人兴奋,让人跃跃欲试。
“章(文辉)书记说,我们浙江省,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经济上,
都应该比安徽好,怎么还能去隔壁省借粮呢?我们要先解决自己的吃饭问
题。” 陈传道说,正是在章书记的推动下,“包产到户”就这么悄无声
息地决定了。
不过,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正是他们悄然萌动的决定,点燃了
杭州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
1979年春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空前激发。
“以前,我们早晨9点太阳晒屁股了还没出工,11点就回家吃中饭
了。一个正劳力,干足一整天,赚十个工分(三毛七分钱)。包产到户
后,早晨天一亮就下地干活去了。常规品种的稻谷,从亩产500斤一跃到
了亩产800斤。”原浪广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叶灿生回忆道。
事实上,效果是惊人的:就在这一年,粮食、收入均翻番,浪广大队
迅速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包产到户这把“金钥匙”打开了马啸全公社
的大门,激起了周边各大队、生产队农民的向往。广大农民要求包产到户
和包干到户的强烈愿望不可抑制地迸发出来,粮食组、茶叶组、杂工组等
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迅速蔓延。
1980年春,马啸公社有11个大队实行旱地、山坞田包产到户。1981
年该公社15个大队全部实行粮田包产到户,成为临安“包产到户第一
乡”。全社粮食生产量从1978年的121万公斤增加到159.5万公斤,增长约
31.8%;农业总收入从1978年97万元增加到174万元,增长约79.4%;农民
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71元增加到143元,翻了一番。包产到户两年,改变
了马啸公社原来“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落后面貌。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