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杭州运河史话
P. 114

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  杭州运河史话


                 皆立法之深意也。自导洛司置舟,官载客货,沿路税场既为所并,而纲兵
                 搭附遂止。迩来导洛司既废,然所过税场,有随船检税之滞,小人无所啖
                 利,日食官米甚多,于是盗粜之弊兴焉。既食之,又盗之,而转搬纳入
                 者,动经旬月,不为交量,往往凿窦自沉,以灭其迹。有司治罪,鞭配日
                 众,大农岁计不充,虽令犯人逐月克粮填纳,岂可敷足?张文定为三司使
                 日,云岁亏六万斛。今比年不啻五十余万斛矣,而其弊乃在于纲兵也。

                     东坡为扬州,尝陈前弊于朝,请罢沿路随船检税,江淮之弊往往除
                 焉。然五十万之阙未能遽复,数年之后,可见其效。淮南、楚、扬、泗数
                 州,日刑纲吏,不啻百人,能救其弊,此刑自省,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5)家船。南宋时的临安城,大多是石板路,非泥沙可比,车辆难以运行,所
            以往往用船只或人力搬运货物。一些富户人家,如宅舍府第庄园,自己建造船只,
            以方便出行,又无官府捉拿差拨之苦。
                 (6)贩米船。在临安府的下塘等处,聚集着大量的贩米船。这些贩米船多是

            铁头舟,大小不一,有的来自外地,有的由临安所造。大的可以载重五六百石。贩米
            客的全家大小全部居住在船中,往来兴贩,可见船上的生活设施也比较齐全。
                 (7)寺观庵舍船只。寺观庵舍船只,在当时均称为“红油                           滩”,大小船只往
            来河中,搬运斋粮、柴炭等物。南宋时的临安,城内外仅佛教就有大小寺院500所左
            右。如果每座寺院有一只船,则寺院所属的船只就达500只之多,数量颇为可观。
                 (8)粪船。临安有“百万人家”,因此垃圾、粪便的清理搬运任务十分艰巨,
            每日有成群结队的粪船来往于城内外的大小河道上。朱熹“向见辛幼安说,粪船
            亦插德寿宫旗子。某初不信,后提举浙东,亲见如此”(《朱子语类》卷一一一《论
            民》)。

                 (9)渔船。临安城内外湖泊星罗棋布,河流众多,盛产鱼类及其他水产品,因
            此渔舟、钓艇群集。渔民们一边捕鱼,一边将捕到的水产品运送到城中鱼市去卖,
            “每日往返,曾无虚日”(《梦粱录》卷一二《河舟》)。
                 (10)红座船。在北新桥外赵十四相公府旁,有殿前司的红座船,专门负责管理
            河上运行的各类船只。其船制曾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清雍正五年十一月二十一
            日(1728),湖北巡抚马会伯曾上奏曰:“窃查湖北水邮额设有红座船、沙唬船、宣
            楼船,共九十只,以应往来勘合差使。”(《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三一上)

                 (11)撩河船。由官府置办,专门用于疏通河道淤塞之用。在南宋,沟通都城临
            安与国内外各地联系的浙西运河和浙东运河,关系着都城的生死存亡,河上船只
            往来频繁,因此其疏浚开撩工作也极其繁重。如《宋史》卷九七《河渠七(东南诸


            104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