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继日、废寝忘食地奔走在附近各村之间,遇到问题尽可能地及时解
决掉。
乾隆季年,菊隐公的十五世孙陶楚珩重葺了祠堂,并悬额“尚
义之门”,作楹联“彭泽风流重裕远,荆州事业象贤多”。杨象济
诗云:“白雁南飞事可嗟,三千义旅作虫沙。临安枯尽冬青树,犹
有遗民种菊花。”同治、光绪年间,陶家后人又募资对祠堂进行了
修复。1921年,菊隐公的二十一世孙陶葆廉再次率族人对祠堂进行
了修葺,并撰文勒石记述了此事。
然而可惜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菊隐祠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留下了刻有《重修宋义士陶菊隐公祠堂记》的这块大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