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7 - 内文
P. 417
工匠|土窑盘砌技艺 405
砖平铺或侧铺成平面,四周挨实于窑墩内壳。做承台时要在窑门处
留出深1.3米,宽0.9米,高1米的凹膛空间,叫火膛。
窑脚和承台砌好后,开始用泥坯盘砌内膛。先在窑膛内搭脚
桩,随着内膛高度增加,一截一截地把脚桩垒高,升高跳板,直
至能砌到窑墩顶部的天脐。因泥壳呈垂直状,内膛呈柿子状,因此
之间有空隙。在空隙的地方,用泥坯和筛过的细泥作填充物(俗称
“省木”)填实,大工盘砌一批泥坯,中工就要填一批“省木”,
把缝隙嵌实。
当内膛砌到顶部(高7.5米)、直径收小到泥坯下口48块、上
口50块横坯时,开始做河堂基,它是窑顶上一个储水的圆形“天
池”,厚34厘米,高42厘米,里口直径约3.3米。
当内膛收小到直径剩下1米时开始做四方形“天脐”。天脐位
于河堂基里,“天脐”上口宽72厘米,下口宽56厘米,平均边长为
66厘米。八字形窑门与内膛同时盘起,窑门口高5米,下面两边八
字脚宽4米,上面圆形螺蛳结顶,成“∩”状。
最后盘砌烟囱。盘烟囱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活。它的好坏直
接影响烧窑质量。烟囱总高约10米至12米,烟囱底部为方形,紧贴
窑墩内壳盘砌而上。方形烟囱宽1.50米,长1.32米,中间有两根囱
梗(也叫“千斤壁”)、3个囱道,砌成“⿲”形。窑墩底部囱墩
砌高至70厘米后盖30厘米厚的“过桥砖”(与承台平),过桥砖上
面再砌高70厘米为下囱眼。下烟道宽22厘米,高1米左右,囱梗宽
11厘米、两头与前后囱壁相接,砌至上面囱墩。方形烟囱后壁从上
到下有一个向内斜的坡度(称“别倒壁”),越向下斜度越大,方
便取出掉落下来的碎砖、瓦片和看窑火高低。
两根囱梗砌到离囱墩口(“鸽子棚”)还剩4块砖高度(16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