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3 - 内文
P. 413
工匠|苏式粮仓群 401
行了扩建。现存的部分主要是中间的建筑群。
尽管规模和格局不一样,但王店和高照两处的单体粮仓都不约
而同的采用了圆筒式的设计。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中苏缔结友好,做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
大哥”成了中国各行业学习的榜样,苏联也不遗余力地派遣各行业
专家来华指导。王店粮仓和高照粮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引进
了苏联的房式仓建筑技术建造而成的,即“苏式粮仓”。据记载,
参与设计和修建王店粮仓的苏联专家名叫杜马列夫,当时他一直活
跃在江浙一带。建于1959年的杭州南星桥粮仓,也是在他亲自指导
下完成的,这是我国第一座砖筒圆式粮仓,建筑风格与王店粮仓颇
为一致。
圆筒形的“苏式粮仓”与普通仓式房子比较起来有很多优势。
一方面是占地面积小,但容积变大。另外,它可以通过窗户和圆筒
顶部的设置,形成一个通风系统,实现了既可以在高温季节对墙身
和内部进行空气转换,又能循环通风调控仓内温度。缓坡的圆顶也
容易铺设反射阳光的六面青瓦,使得太阳辐射对仓顶和仓内粮温的
影响降至最低,尤其是仓库门窗和通风孔这些细节的设计都考虑周
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鼠害和雀害等可能造成的损失。
大运河沿岸原是有多处苏式粮仓建筑的,但现存的已不多了。
一方面随着大运河航运的没落而萧条甚至被遗忘,在大自然风雨的
摧残下成了残垣断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改造而逐渐被林
立的高楼所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王店粮仓群和高照粮仓群算是时代的幸运儿,它们不仅经受住
了历史风雨的考验,依旧保持着当时的基本风貌,而且在倡导文
化复兴和文化传承的今天,已分别被列为浙江省文保单位和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