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8 - 内文
P. 418
406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米)时,由一顶砖(11厘米)改砌为一横砖(22厘米),烟道由
22厘米改为11厘米。当囱梗砌至鸽子棚的下口一样高低后,再改
砌为一顶砖(宽11厘米),长90厘米,烟道改为宽24厘米。这三
个囱眼上,中间2个囱眼放8块能移动的囱砖,两边各放3块顶头
砖。这22块能移动的囱砖,是控制窑火高低的关键所在。烧窑师
傅就是根据烟色辨别窑货成熟程度而调节这三个囱眼上“22块砖
头”的缝隙大小。
囱墩(也叫“鸽子棚”),宽132厘米,长110厘米,高55厘
米。囱墩背面有3个垂直的囱眼,囱眼中间高44厘米(11块砖),
两边高36厘米(9块砖),宽26厘米(一个成年人能钻出来)。里
面两根囱梗砌高至9块平砖后,不再砌高。
囱墩上面砌圆形烟囱。在囱墩外面四角各砌一只高32厘米、宽
22厘米的撑脚。增加对烟囱的支撑力,增加烟囱的牢固度。圆形烟
囱用青砖和烂熟泥平砌而成,不用钢筋、水泥,能抗12级台风。
窑墩外面有一条沿着窑墩直上或旋上的窄砖梯。根据窑墩的
高低,砖梯一般有51级至55级(一定是单数的),每级砖梯高15厘
米,宽40厘米,纵深23厘米。有的窑梯分为两截,下一截高5米,
上一截高2.5米,中间有一个平台。它是闭窑时挑水小工上下用的。
烧窑后,每窑都会有一些断头砖,几窑后积累到一定数量,就
把这些断头砖砌在泥壳子外面作保护层,俗称“筑外货”。
土窑墩,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大发明,盘窑技艺是智慧的
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