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内文
P. 45
志学|唐佩金与《闻川志稿》 033
桥重建落成时,柱联就是他写的;他又精于医理,在产痘方面独得
秘奥,应手立效,著有《产痘要编》。唐佩金的祖父叫唐员,字益
之,号逸子,又号卧梅,例贡生,议叙县丞,工书画,精医理。道
光年间,唐员的姐夫吴江进士迮鹤寿掌教无锡东林书院,邀唐员一
同前往。唐员在那里一待就是12年,朝夕濡染,精通了经史考据之
学,与人合刊《同岑集》四卷及《参花会典》。道光二十二年壬寅
(1842),夷警(英军入侵乍浦)时,与同里周振均募勇训练,
在长虹桥下围起栅栏,防守王江泾镇。后著《献曝编》及《兵法辑
要》八卷、《逸子诗集》八卷。太平天国运动后,与陶勤肃公模
(即两广总督陶模)一起招集商业(主要为丝绸业),并创立“兴
信善堂”。这祖孙三代有两个共同特点:都乐于结交朋友,都乐于
布施。因此,虽从事着商贸,但积蓄无多;再加上太平军一把大火
几乎将王江泾集镇全部焚毁,因此传到唐佩金父亲手上时,唐家已
无可传之物了。
不过无论怎么说,唐佩金还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
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自己持之以恒的刻苦勤学,及同乡
杨象济(字利叔)、陶逢吉(原名岳,号古山)、李道悠(字厚
叔,号子远)、沈景修(字勉之,号蒙叔,又号蒙庐,晚号颇罗居
士)等老前辈的指点,青少年时代的他就已饱读诗书,并以诗、
书、画名闻遐迩。或许受时局动荡、家庭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成年后的他并没有往功名方向发展,而是继承了祖业——经商。也
难怪乎在光绪六年(1880)重修长虹桥时,唐佩金还能有余资捐助
桥上两侧的石护栏。但那时整个王江泾的商业都处于低谷时期,生
意极为清淡。于是,他在经商之余,在李道悠等前辈的影响下,萌
发了编纂《闻川志》的心愿,并开始着手搜罗材料、进行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