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41
江南地区最早发现的远古文化
二、拓荒者施昕更与何天行
古荡的发掘催生了良渚遗址的发现,良渚遗址的发现又与施昕更及何天行两
人关系密切,他们为良渚文化的发现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935年,正在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就读的何天行,在考古学老师卫聚贤的熏
[1]
陶下,对考古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在杭州古玩市场了解到的线索,他于这
年暑假对杭县良渚至长命桥一带进行了实地考察,征集和采掘到一些石器和陶
[2]
器。那件著名的椭圆形刻纹黑陶盘,据称是他于这年冬天在良渚采获的 。1936
年8月大学毕业后,受古荡发掘的鼓舞,他又多次到杭县踏看调查,收集到100
[3]
多件石器和黑陶 。当时河南安阳后岗和山东龙山城子崖都有黑陶发现,经过对
照,他认为良渚一带当是一处同样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中央研究院院
长蔡元培和历史语言所考古学家董作
宾等人的肯定和鼓励下,何天行花了
较长时间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筛
选和分析,于1937年4月完成《杭县良
渚镇之石器与黑陶》一书,由蔡元培
题写书名,并以吴越史地研究会丛书
[4]
第一种出版 。这是最早发表的一本研
究良渚文化石器与陶器的著作。何天
行不光将其收藏的各类古物供博物馆
和研究会陈列展览,还以著书的形式
向全社会公布其在良渚地区获得的实
物,这对认识江南地区的远古文化来
说,确实是一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
举动。
施昕更的故乡就在良渚镇,当地
何天行工作照
[1]卫聚贤:《中国东南沿海发现史前文化遗址的探讨》,《说文月刊》第1卷,1940年。
[2]何天行:《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吴越史地研究会丛书之一,1937年;卫聚贤:《中国
东南沿海发现史前文化遗址的探讨》,《说文月刊》第1卷,1940年。
[3]何天行:《回忆蔡元培先生》手稿复印件。
[4]何天行:《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吴越史地研究会丛书之一,1937年。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