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47

江南地区最早发现的远古文化


              等10余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良渚遗
              址群内的首次考古发掘,虽然规模很
              小,却为我们初识良渚文化的器物群
              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汪济英先生

              在研究了这批良渚黑陶后明确指出:
              良渚黑陶有它独特的风格,决不能将
                                       [1]
              其与山东龙山文化混为一谈 。
                  1957年,夏鼐在为《浙江新石器
              时代文物图录》所作的序中,进一步
              对浙江地区出土的石器和黑陶进行了
              特征提炼,阐明:“浙江的黑陶容易
              干后退色,没有山东龙山文化的那种
              标准的蛋壳黑陶。器形除圈足外,也

              有大量圜底的。山东龙山文化中盛行
              的平底器却较少。陶鬶发现不多,也
              不是标准的龙山文化形式。有段的石
              锛和石凿,表示和东南沿海如福建、
              台湾等处的关系。特别的三角形石
              刀,在这区好几处发现过,却为他处
              所未见的,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此
                                                                               草鞋山M198
              外,如鱼鳍形的鼎足,沿刀背一列凹
              孔的石刀,也是他处所未见的。”                 [2]
                  鉴于良渚遗物与龙山文化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差异,地域上又相距较远,北
              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于1958年在编写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教材时,将环太湖
                                                                                    [3]
              流域出土的上述文化内涵从龙山文化中划分出来,单独命名为“良渚文化” 。
              1959年12月,夏鼐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队长会议上,作了《长江流
                                                                        [4]
              域考古问题》的报告,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 ”的考古学命名 ,认为良渚文化


              [1]汪济英:《良渚黑陶又一次重要发现》,《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2期;汪济英、党华:《良渚
              长坟黑陶遗址清理工作情况》,《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3期。
              [2]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
              [3]严文明:《良渚随笔》,《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
              [4]夏鼐:《长江流域考古问题》,《考古》1960年第2期。


                                                                                      37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