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钱塘江医药
P. 107
第三章 明清时期钱塘江医药
清朝前期,杭州仍是全省产药最多的地区,新的品种有旱绯、玉白、缀露、
千叶白等。笕桥、彭埠、九堡和乔司一带出产荆芥、薄荷、玄参、麦冬、菊花、
白芷、紫苏等药材数十种,产量丰富,品种纯良,至民国初年最著名的有18种,
俗称“杭十八”,并大量出口。据《康熙仁和县志》卷六·药之属·物产类载,
清朝杭州药材有88种:1.地黄,种有精粗不同,以水浸之,厚者曰天黄,不可
用,不沉者名大黄,下沉者始名地黄,艮山门外多种此,终不如怀庆者佳。2.牛
膝,有雌雄两种,雄者茎紫色而节大,多生。3.白芷,出笕桥,粗细不等,黄泽
者为佳,四条并生者,名丧公膝,不可用。焚之,云可避蛇,其叶辛芳,并笕可
合香料。4.麦门冬,亦出笕桥。李时珍曰,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
冬不凋,以门于字,也可以服食救饥,故又有禹余粮之称,入药去心用之,以肥
大者为佳。5.荆芥,本草呼为假蓟,又云姜谷,气味辛芳。6.薄荷,多栽莳,亦
有野生者,其名不一,曰胡薄荷,曰龙脑,曰金钱,土人或以之代茗。7.紫苏,
有血苏、鸡苏、鱼苏,叶背面皆紫者为良。8.草头鸟,形如鸟之头,有两歧相
钱塘江流域药瓶
合,如鸟之嘴,故又名鸟喙,古书名两头尖。菊谱云鸳鸯菊,即其苗。9.白芨,
质极细腻,土人多用研玉米。10.百合,细叶花红白,一种叶大茎长、粗根、花
白者为良。11.罂粟壳,仲秋布子,春始生苗,二、四月抽薹,五色具备艳丽,
壳入药,止泻痢。12.香附子,莎草根也。13.续随子,俗名千金子,拒冬子,去
壳取仁,用绵纸包裹,压去油用。14.车前子,好生道旁,实入葶苈,色正黑,
大利水道。15.何首乌,此药向未采入,唐高宗养生,集中始见,因顺州南河
县,一何姓者,偶入山采食,其人素衰弱,发黄面秽,食此须发转黑,故有何
首乌之称,赤者雄,白者雌。16.牵牛子,有黑白三种。17.踯躅花,古今注云: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