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钱塘江医药
P. 121
第四章 近代钱塘江医药
表9 钱塘江流域部分市县卫生院
卫生院名称 主管 成立日期 卫生院名称 主管 成立日期
萧山县卫生院 徐步霄 1940年 淳安县卫生院 李迪民 1940年2月11日
建德县卫生院 钱更新 1940年1月1日 桐庐县卫生院 楼贤祥 1940年2月1日
备注 1940年12月31日统计。
1.萧山县
(1)西医
宣统年间,萧山县始有西医从业人员。至民国29年(1940)1月,全县有西
医53人。日军侵略萧山期间,西医减少。到民国34年(1945)8月,只有30人。
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有西医从业人员59人。
萧山县在1913年,西医瞿缦云在县城仓桥上街西首创建萧山医院,政府每
年拨款400银元补助,为萧山县第一家民办公助的西医院。医院有医生、护士共5
人。1928年,瞿缦云因中共党员而被捕,由张炳华续办,1937年10月停办。1923
年,在县城米市街西端建有以产科为主的福音医院,施行新法接生。1927年蔡荫
椿创办东乡医院,接种牛痘,施行产科。1932年,济民医药社在县城长滨沿“怡
园”设立全县最大的产科专业医院济民医院。
民国24年(1935)8月15日,在萧山县城城隍庙旁(今朝晖初中),萧山县
立医院建立。有12名医务人员,设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药房、化验
室等,有10张病床和普通诊疗器械,以防治姜片虫病为主。民国29年(1940)随
县政府南迁河上镇,改名萧山县卫生院。民国34年(1945),迁返县城,院址设
在东门下街,两年后迁址蔡家祠堂,直至萧山解放。1949年5月萧山县人民政府
接管时有7名工作人员,10张病床。同年6月,改名萧山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1
年,迁到城厢镇仓桥下街,有22名工作人员,40张病床。
民国17年(1928),东乡自治会在坎山镇创办东乡医院。有8名医务人员,
10间用房,设内、外、产科及药房,病床6—9张。经费来源于东乡自治会资助和
募捐。民国29年(1940)停办。民国37年(1948)起,先后在桃源新村、苎萝、
西兴、湘湖、南沙建立5个公办民助的卫生所,均于新中国成立前停办。
萧山县还有临浦镇的同济医院、妇孺疗养院等。
(2)中医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