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内文
P. 100
094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用青砖包砌,四周廊庑包砖夯土,规格与朝廷府署衙门建筑相类。这种外交馆
驿建筑都有较大的功能空间,除作为官员接待仪式和应酬场所以外,也具备货
物储存及交易功能。
高丽馆之所以称作“同文馆”,是因为高丽“慕声教于华风”,“书
ꨁ
契同文,衣冠袭邹鲁之容” 。史载,同文馆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
1077)创置,朝廷“命中贵人仿都亭西驿例治馆”,“以待高丽国进奉人
ꨂ
使,舍宇二百七十八间,看馆执役者二十二人,后减十二人” 。而宋末元
ꨃ
初王应麟的记载是“熙宁中置以待高丽使,舍宇一百七十六间” 。但无论是
“二百七十八间”还是“一百七十六间”,馆驿房舍的规模都是庞大的。根据
北宋《都亭西驿条例》,都亭西驿属鸿胪寺,有监官二人,以 门祗候以上及
三班使臣充任又据高丽末期文官李穑和朝鲜时期学者安鼎福的记载,当时的同
ꨄ
文馆还有个别名叫“小中华馆” 。宋神宗熙宁九年、高丽文宗(王徽)三十
年(1076)秋八月,“工部侍郎崔思谅奉使入宋,谢恩,献方物。宋以本国为
文物礼乐之邦,待之浸厚,题使臣下马所曰‘小中华之馆’。所至,太守郊
ꨅ
迎,其饯亦如之” 。
有资料统计,百余年间,辽使来汴京总计三百次以上。到南宋,高丽依
然,辽则换金,接待驿馆之名仍延续下来,这就是班荆馆。北宋汴京“旧京
城”里专门接待辽国使节的馆驿,是在大内正门宣德楼前南“至州桥投西大
ꨆ
街”的汴河北岸旧城光化坊,“街北都亭驿”,“大辽人使驿也” 。大约这
是宋辽交好“澶渊之盟”之后于旧京城内所设。北宋初期接待辽国使节的馆驿
ꨁ郑麟趾:《高丽史》卷三《世家卷第三》“成宗四年五月”条,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抄
本,朝鲜太白山史库本。
ꨂ脱脱等:《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4046页;徐松辑:《宋会要辑
稿》职官二五之一一,中华书局,1957年。
ꨃ王应麟:《玉海》卷一七二《邸驿》“熙宁同文馆”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ꨄ黄修志:《高丽使臣的“小中华馆”与朝鲜“小中华”意识的起源》,载《古代文明》2012年第
4期。
ꨅ安鼎福:《东史纲目》,韩国景仁文化社,1975年。
ꨆ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卷二《宣德楼前省府官宇》,中华书局,1982年,第
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