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内文
P. 103
班荆馆:宋金和战期间南北各方的朝贡贸易与文化融合 097
ꨁ
逝,后人连原先好听的正统国语都不会讲了。 “班荆”就又代指故国正统语
言。这样,一个“班荆”之名,就将两宋君臣对辽、金的最高外交战略都包含
其中。它不是含混其词或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外交辞令”,而是以文化底蕴包
含国家意志的“外交战略”。语辞外交和名称外交也是自古外交的一个传统,
在这方面,两宋的外交文化无疑是精致和熟练的。
两宋外交文化的精熟,还表现在对代表朝廷出访使节的选派上,即代表宋
ꨂ
朝的出访使节得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才和貌俱佳。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
秋冬,翰林学士欧阳修以贺登宝位使出使辽国。史载,新登基的辽道宗耶律洪
基十分重视宋使,“(欧阳修)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
ꨃ
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 才学是宋朝外派使节的首选,宋仁宗时,余靖
ꨄ
之所以能三次使辽,是因为他“亦习外国语,尝为蕃语诗” 。而北宋“墨庄
三刘”之一博学多识的刘敞让契丹人为之倾倒,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
“(刘敞)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
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
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
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
‘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
ꨅ
益叹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使辽正旦副使毕仲衍“奉使契丹,宴
射连破的,众惊异之。且伟其姿容,密使人取其衣为度,制服以赐。时预其
元会,尽能记其朝仪节奏,图画归献。后钱勰出使,契丹主犹问:‘毕少卿
ꨆ
何官?今安在?’”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高丽国王去世,宋朝派左谏
议大夫杨景略、仪宾使王舜封为正副祭奠使,右谏议大夫钱勰、西上 门副使
ꨁ《晋书》卷九八《桓温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2573页;秦永洲:《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华
正统之争与正统再造》,载《文史哲》1998年第1期。
ꨂ吴晓萍:《宋代外交使节的选派》,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ꨃ脱脱等:《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0378页。
ꨄ脱脱等:《宋史》卷三二〇《余靖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0409—10410页。
ꨅ脱脱等:《宋史》卷三一九《刘敞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0384页。
ꨆ脱脱等:《宋史》卷二八一《毕仲衍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95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