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内文
P. 95
班荆馆:宋金和战期间南北各方的朝贡贸易与文化融合 089
的文化现象。比如宋书走私入辽,利润高达十倍以上。早在北宋时,杭州就
ꨁ
成为全国的刻书中心,“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 。杭州设有官办刻书管
ꨂ
理所“市易务” ,国家正史典籍及国子监儒经等基本上都是在杭州刊印的。
如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就在杭州刻印《资治通鉴》。宋哲宗时,福建海
商徐戬受高丽国委托在杭州刻印《华严经》,刻成后海船运至高丽,徐戬得
赏银三千两。而南侵的金国也加速其儒化,金人尤其敬重宋朝的文学大家,
汴京城破,金人访得有司马光后人司马朴者,“尽徙其家而北”。南宋绍兴
年间(1131—1162),金使早已打听到仍有司马光的后代在南方,就向南宋朝
廷问道:“复能用司马温公子孙否?”宋高宗绍兴四年、金太宗天会十二年
(1134)春,南宋给章谊加龙图阁学士,派遣他充军前奉表通问使,并让给事
中孙近副之。章孙使团至云中(今山西大同),与粘罕、兀室论事,“请还两
宫及河南地,命王伦作书于粘罕所亲耶律绍文、高庆裔,且以《资治通鉴》、
ꨃ
木绵、虔布、龙凤茶等物遗之” 。带去《资治通鉴》,这很可能就是数月前
使宋的金国使节(李永寿等)向南宋朝廷提出的。金国初期,为应对南宋,就
起用了许多像耶律绍文、高庆裔这样通晓汉语的原辽国文官后人或降金的辽国
文官。李永寿是降金的原辽国安州团练使。辽以释盛,金以儒兴。宋高宗绍兴
二十四年、西夏仁宗天盛六年、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西夏遣使金朝,
求购儒释书籍。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宋朝派海商到高丽,赠献《太平御
ꨄ
览》,高丽王“命崔诜校雠讹谬” ,大约自古中外皆是“本国史观”。
那个时代的朝廷外交管理机构以及国宾馆和使馆,不只是国交活动仪式场
所,而且有时直接就作为外贸交易的地方。如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十二月
初八日,宋朝封元昊为西夏国主,西夏向宋称臣,其使者到达汴京之后,可
以在驿馆进行贸易。这年十月,宋夏和议成,宋朝赏赐西夏银绢茶,每年各
ꨁ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侯忠义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第116页。
ꨂ顾志兴:《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两宋时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ꨃ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八,见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中华书局,1986年,第127页。
ꨄ郑麟趾:《高丽史》卷二〇《世家卷第二十》“明宗二十二年八月癸亥”条,明万历四十一年
(1613)抄本,朝鲜太白山史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