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内文
P. 108

102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ꨁ
              天子早为之备。” 但宋金之间,为达成“海上之盟”及具体细节,使节往来
                                                                ꨂ
              频繁,至宣和二年(1120),“两国方以义理通好” ,宋金完成灭辽夹攻的
              “盟约”。当时为行事机密,宋朝是以徽宗御笔亲书:“据燕京并所管州城,
              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

                       ꨃ
              妄言。” 后有史料记载了宋金结约的“誓书”,这时宋金表面上已是完全平
              等的国交关系:“(大宋与大金国誓书)维宣和五年岁次癸卯……大宋皇帝

              致誓书于大金(大圣)皇帝阙下”,“(金国回大宋誓书)维天辅七年岁次
                                                       ꨄ
              癸卯……大金皇帝致誓书于大宋皇帝阙下” 。这种貌似平等友好的“外交辞
              令”,想必也让徽宗君臣一时迷糊了。可宋徽宗未能想到,对于宋朝来说,当
              时虽已辽弱金强,然皆虏也。“联金灭辽”的实质后果是“灭一弱虏而与强虏

              为敌”,徽宗君臣本为亡辽恢复“燕京并所管州城”,结果却导致北宋亦亡。

              且“靖康之变”,导致徽、钦二帝当了亡国之君。外交战略决策一旦失误,教
              训深刻。宣和之误,也使后人议论评说不止。宋理宗时进士吕中这样评论道:

              “夷狄之自相攻乃中国之利,而中国使夷狄攻夷狄,则夷狄得以要功于中国
              矣。以女真之请伐契丹,太宗犹不之许,宣和乃航海通女真以伐契丹,是何不

                               ꨅ
              度德不量力耶!” 史家认为,“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所谓夷狄进入中国
              后则必然中国之,是武力最后必亡于文化使然也。

                  女真由寒微暴兴,灭辽侵宋,势头迅猛,然宋金力量相当,战场胜负难见
              分晓。于是,和议难免,绍兴八年和议、绍兴十一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

              议,这是宋金之间四次大的和议。史家多以弱宋为贬,然宋人患“恐金症”,
              女真也有“知宋派”。粘罕就认为:“南朝(宋朝)四面被边,若无兵力,



              ꨁ张端义撰,毛晋订:《贵耳集》卷下,《丛书集成初编》本,第48页。
              ꨂ赵良嗣:《燕云奉使录》,见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四《政宣上帙》,文渊阁《四库全
                书》本。
              ꨃ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四《政宣上帙》“宣和二年七月十八日丙辰”条,文渊阁《四库
                全书》本。
              ꨄ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三七,见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中华书局,1986年,第
                527—528页。
              ꨅ《宋史全文》卷四《宋太宗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