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内文
P. 168

162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还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书画创作、曲艺故事、游记作品等。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
              王蒙,与黄鹤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曾隐居于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居琴鹤

              轩,死后葬于黄鹤山下。王蒙一生创作了许多山水题材的作品,不仅许多创作
              灵感源自皋亭山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不少作品直接将此地山水融入画中。古

              典小说《水浒》(百回本)第九十四回提到,宋江攻杭州在皋亭山扎总寨。发
              生在皋亭山景区的“半山娘娘”民间传说广为流传。郁达夫曾著有游记散文,

              专门描述自己游历皋亭山的所见所闻。据《宋史》等记载,皋亭山正是文天祥

              丹心照汗青的地方。皋亭山因为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没有理由不成
              为杭州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山。
                  皋亭山景区拥有众多价值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不胜枚举的物质文

              化遗产。其中建筑遗产就有不少值得深入发掘开发的内容,多少次迎来送往,

              在此地的楼榭歌台上演。历朝历代在此兴建的建筑中,最为华美、规格最高的
              当属南宋都城为接待外宾专建的班荆馆。该馆建在赤岸港,北国使者到南宋宫

              阙贺天申节、正旦、皇帝登宝位来回,均在班荆馆宿顿,有赐酒果御筵之典。
              乾道六年(1170)六月二日,陆游过赤岸班荆馆,小休前亭。

                  建筑中人气最旺、最亲近普通民众的当属众多宗教建筑,如龙居寺、娘娘
              庙等。龙居寺位于黄鹤山南麓,是杭州城北一带创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影

              响最为广泛的一座寺院。相传,龙居寺创建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宋高宗
                               ꨁ
              赵构曾停宿寺中。  元初,寺遭兵毁。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为了
              弘扬佛法,扩大影响,当时请了闻谷广印(“明代四高僧”之一云栖袾宏的大
              弟子)来说法。在高僧的尽力维护下,寺院制度规范、禅净双修、清严精进,

              成为名闻一时的丛林。据《武林梵志》载,明朝礼部尚书朱国祯曾游皋亭山,

              写下了《龙居寺》诗一首;明代书画家李流芳亦到此一游,写有《过皋亭龙居



              ꨁ此据钱谦益《杭州黄鹤山重建永庆寺记》。然《武林梵志》卷四载有西马塍的永庆寺(旧名清
                心,建于五代后唐清泰二年,时名涌泉院,宋治平二年改称永庆寺,宋高宗常在此取泉水瀹
                茗),亦载黄鹤山之永庆禅寺(明时称龙居湾。五代后唐清泰年间建,元毁,明安隐寺僧重
                建),存疑,待考。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