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内文
P. 176

170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远古与远方——从交通变迁看皋亭山文化


                江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姚倩






                  皋亭山,位于杭州城北,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文化内涵和文化类型都

              十分丰富,涉及宗教、军事、农耕、商贸等多方面。这些文化的产生、融合、

              发展与皋亭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变迁紧密相连。
                  皋亭山(通称)作为天目山余脉,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深约2.5公里,皋

              亭山(主峰)为最高峰,海拔361.1米。在2000多年前,皋亭山下还是一片瀚
              海,皋亭山山势幽深,主峰挺秀,山上树木葱茏,泉水淙淙,据后世记载,有

              名泉72处。远古的皋亭山相传是避世修仙的洞天福地,是中国道教文化发源地
              之一。后世流传有鹤翱黄鹤楼、王子安修道、吕洞宾种药草等传说。《太平寰

              宇记》、《咸淳临安志》、嘉靖《仁和县志》等均有皋亭山建有黄鹤楼及王子
              安修道的相关记载。

                  历史上皋亭山地区属于良渚文化圈,在这里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灿烂火种。
              远古的皋亭山尽管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却是一块充满灵气的宝地,孕育了独具

              韵味的远古文明。

                  随着地理变化,皋亭山脚下逐渐形成一片肥沃的平原,沼泽水泊交织其
              间,世代先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一条横亘南北、连通海域的水上交通动脉的形

              成,让远古文明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皋亭山进入一个交融互通、繁华似锦
              的文化融合和发展期。

                  从“百尺渎”到“越水道”,皋亭山成为吴越争霸之地,也促进了吴、越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