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内文
P. 181

历代文献记载中的皋亭山         175



               半山庙。旁有水瓮及桃花坞。题咏,敖陶孙诗:“樵路萦连入翠微,清泉白石
               可忘机。云中犬吠刘安过,树杪春深望帝归。白鹤肯留华表语,苍官合受锦衣

               围。珠襦玉柙今何许,一笑人间万事非。”
                   《大明一统志》卷三八《浙江布政司》 皋亭山:在府城东北二十五里。

               高百余丈,云出则雨。山半有桃花坞,宋敖陶孙诗:“樵路萦纡入翠微,清泉
               白石可忘机。云中犬吠刘安过,树杪春深望帝归。白鹤曾留华表语,苍官合受

               锦衣围。珠襦玉柙今何许,一笑人间万事非。”元伯颜入宋临安时,尝驻兵此

               山下。
                   《大清一统志》卷二一六《杭州府》 皋亭山:在仁和县东北二十里。
               《唐书·地理志》:钱唐有皋亭山。《咸淳志》:山高百余丈,云出则雨。有

               水瓮及桃花坞。《元史·巴延(伯颜)传》:至元十三年,进军临平镇,次皋

               亭山。即此。
                   雍正《浙江通志》卷九《山川一》 皋亭山,《咸淳临安志》:在县治东

               北二十里,高百余丈。有崇善灵恵王祠,名半山庙。旁有水瓮及桃花坞。释宗乘
               《发率亭》诗:“晓发凌苍苔,徘徊谷中步。松门磬已微,空翠惊相顾。涧声杂幽禽,岩花落深树。孤

               怀当何如,复此春向暮。”
                   钟毓龙编著、钟肇恒增补《说杭州》第二章《说陆地》 杭州之山,自天

               目山来,凡两支:一支自武康、余杭之界入境,为东西百亩山,所占不广;一
               支自余杭、富阳之界入境,磅礴郁积而东北,北抵宝石山,南极吴山,西傍西

               溪,环三面皆江海也。此外之太仆山、皋亭山、临平山、超山等,皆浮于海中
               之岛耳。故斯时之陆地,惟山与岛。既各因其高度逐渐出水,而其旁山麓所积

               之泥沙亦随之出水;加以江水海潮,又复不绝推送泥沙,增其高处,填其低

               处,而陆地成矣。杭州北部,古时有长江下游之南江,萦回曲折于其间。故其
               平原当亦为长江之冲积层。秦始皇东巡至嘉兴,改长水县为由拳县。又至海

               盐,登秦驻山以望海。再至杭州之临平,又经皋亭山之阼湖,而系缆于西湖之
               大佛头。可知临平、皋亭一带早已成陆,而通行无阻矣。

                   民国《杭州府志》卷二四《山水五》 《郭北三山志》云:皋亭之名,唐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