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内文
P. 183
历代文献记载中的皋亭山 177
为龛贮之,塑八仙像,鹤、鹿各二于傍,晨起礼拜不替。一日有丝竹声,非人
间所有。起窥窗间,见石像有笑容,仙像隐若摇动,鹤、鹿亦如之,良久乃
止。推窗入,香气充满,余像皆如故,而老君独起齿,若改削成者,甚骇,且
甚以为幸。日午,一道士挥扇入贺曰:“知君大有瑞应,然此像不宜久留,当
以见还。”亟捧而走。老人奋起争之,搏空无所见,惟一道白气冲天。遂弃家
云游,不知所终。今其子孙尚居山下,俱樵夫。问之,曰:“此远祖,相传已
久。”谓其年涧边松花盛开,群鹤回翔,花扑起,鹤翅皆黄,故以名峰。
《大清一统志》卷二一六《杭州府》 黄鹤山:在仁和县东北三十八里。
《咸淳志》:巅有龙池,一名渥洼。北坞有龙洞,石裂为路,深险不可迫视。
山腰有黄鹤仙洞,深窈而黑。
雍正《浙江通志》卷九《山川一》 黄鹤山,《咸淳临安志》:在县治东北
三十八里,佛日山之北,高百余丈。巅有龙池,一名渥洼。山腰有黄鹤仙洞。
民国陈棠、姚景瀛《临平记再续》卷一《附记》 黄鹤山,乾隆《杭州府
志》:山在仁和县旧治北三十八里。宋《祥符图经》:在佛日山南(编者按:
与其他文献不同),高约百余丈。巅有龙池,一名渥洼。《咸淳志》:山巅有
黄鹤楼,今废。万历《杭州府志》:高千丈,泉飞数百尺,岭峻而人迹罕到,
俗呼为“梯崖泉”,为“白玉泉”。《武林梵志》。
民国陈棠、姚景瀛《临平记再续》卷一《附记》 黄鹤岭,乾隆《杭州府
志》:岭去城东北四十里,佛日寺前。成化旧《志》:在黄鹤之西,皋亭之
东,始由皋亭东麓而升,转出黄鹤山脊,人谓之大岭,南通运河,北达唐栖。
《仁和县志》。
民国陈棠、姚景瀛《临平记再续》卷一《附记》 龙池,去城东北四十里
黄鹤山下,池出云必雨。嘉靖《仁和县志》:佛日寺净慧院库堂后有池,中有
渥洼,泉出石隙中。按《咸淳志》记黄鹤山云:巅有龙池,一名渥洼。似渥洼
即龙池。自成化以后,诸志皆分载。考周必大、鲜于枢并云:渥洼在佛日库
堂。今龙池见在山巅,地并不同,是分载诚不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