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内文
P. 182
176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书已载。白文公《祈皋亭神文》自注云:“皋亭山,在东北。”至南宋宁宗又
标三字为扁。而宋元人多书作“高亭”者,一见周必大《南归录》,再见汪莘
《方壶集》,三见文天祥《指南录》,四见刘一清《钱塘遗事》,五见鲜于枢
《游记》,六见杜绾《云林石谱》,七见释念常《佛祖通载》。更有作“蒿
亭”者,见元人《度柳翠》杂剧;有作“皋宁”者,见《五灯会元》,要皆非
别文。
钟毓龙编著、钟肇恒增补《说杭州》第三章《说山》 山麓有皋亭,旧传
山以亭得名,今移置李王塘西五里,但亦有作“蒿亭”“高亭”者。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二《方壶存稿二》 汪莘《到高亭山望南北高
峰》:“每泛西湖不忍还,高亭数叠出云间。如今回至高亭路,却望西湖数
叠山。”
黄鹤山
黄鹤山海拔310.1米。秋日经霜,红叶满山,碎金洒地,遍野是
“霜枫散红蝶,云笴张翠伞”(金楷《黄鹤山行》)的景象。清代孙
琮《由皋亭诸峰寻黄鹤峰》:“崭绝一峰秀,黄鹤呈奇容。”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二四《山川三·城东北诸山》 黄鹤山,《祥
符志》:云在仁和县旧治东北三十八里。《寰宇记》:旧有黄鹤楼。今佛日山
之北,高约百余丈。巅有龙池,一名渥洼。北坞有龙洞,石裂为路,深险不可
视。山之腰有黄鹤仙洞,外甚狭,中可容数人,深窈而黑。时有樵牧爇松明而
入,愈行愈远,疑有龙在焉。池出云必雨。又有潭,在山之东。故老相传,有诗
云:“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或谓僧道潜作。
《大明一统志》卷三八《浙江布政司》 黄鹤山:在府城东北三十八里。
《寰宇记》:旧有黄鹤楼。在佛日山之北,高百余丈。山半有黄鹤仙洞。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九“老君像”条 皋亭山为武林左托,南滨钱
江。黄鹤峰最高,峰下有石涧,颇幽邃。一老人周姓者,常憩其中。见有老君
石像,高止尺许,莹净,隐隐有生气,捧归寘堂中,夜发光彩。因募筑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