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内文
P. 218

212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历三十九年岁癸丑八月十一日亥时。世寿四十有四,僧腊三十有二。节采张半
              庵撰《行状》。



                                                通毅

                  清翟灏《艮山杂志》卷二 范家桥少西为焦家桥。桥北有万寿禅院,明崇
              祯七年创建。国朝康熙间,僧通毅驻锡于此。毅,字宏仁,自号玉峰道人,得

              法于栖水三昧豁公,继其席,寻开堂于皋亭佛日。刻有《语录》二卷,汤吏部

              右曾作序。


                  三、文天祥与伯颜抗论皋亭山




                  皋亭山为杭城北面屏障,是历史上兵家防御外敌或外敌进攻杭城的必争之
              地。相传唐乾宁三年(896),钱镠在皋亭山西的古城山一带建“钱王寨”,石

              城周围十里,抵御田            和安仁义攻杭州。此后,元军合攻南宋京城临安,明元
              帅李文忠派遣茅成守杭州先后三次,均在皋亭山安营扎寨。而在历史上影响最

              为深远的是,皋亭山见证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面临危若累卵的国难,出使驻
              扎在皋亭山的元营,与元丞相伯颜抗论,后被扣留胁持北上这一慷慨而又悲壮

              的历史一幕,目睹了南宋王朝的结束。



                  《宋史》卷四七《本纪第四十七·瀛国公(二王附)》 (德祐二年正
              月)甲申,大元兵至皋亭山,遣监察御史杨应奎上传国玺降,其表曰:“宋国

              主、臣 谨百拜奉表言,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权奸似道背盟误国,至勤兴

              师问罪。臣非不能迁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
              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
              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臣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

              绝,曲赐存全,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是夜,丞相陈宜中遁,

              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各以所部兵去。乙酉,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