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内文
P. 46
040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其弟与康王换穿衣服,骑马南驰以引开追兵。康王戴笠荷蓑,执耜在
田中耕作,其兄则候于道旁。追兵至,问其兄,其兄骗追兵往南追
赶。追兵抓住其弟,发现不是康王,将其杀害。这时康王已从别道逃
逸。金兵回,又杀其兄。康王逃至城北,又被一僧人掩护。追兵将领
原系宋人降金,被僧人晓以大义,不该追杀故主,遂自杀。他手下士
兵随即散去。康王逃至杭州半山,追兵又至。康王避入桑林,有采桑
女出巨筐,使王躲入筐中,以桑叶遮盖,并骗过金兵。采桑女回家,
唤父兄去抬桑叶筐,发现筐中康王,以为采桑女无耻,而康王则乘机
逃逸。入夜,康王迷路,见一女子持灯指路,将康王引至宋军军营。
此女对康王说,因自己方才救护,被父母误会责怪,已自杀身亡。康
王感动,答应登基后一定封她为“半山神君”。次日天明,康王终于
回到宋营,脱离危险,从此定都临安。康王不忘救驾之功,封二农夫
为蛇墩双土地、崇善明王,征僧为护国大禅师,不至。为女神立庙山
巅,至今香火不绝,春间佥朝拜半山娘娘云。 ꨁ
这则传说的采录时间不很清楚,考吴炽昌写作《客窗闲话》正、续二集,
前后逾六十载,时间跨度较大,估计经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朝。再说
民间故事的讲述、扩播和被记录成文本,其时间的认定可能有着一个较长的时
间,一般都比较模糊。我们也只能大致认为,大约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曾经流
播着这样一种传说。有的传说在当时就被人记录下来了,有的传说或许久久未
被人记录,也无法证明它并不流行过。虽然《客窗闲话》中所记录的传说和我
们在当代采录的传说也不尽一致,不过就其故事梗概而言,则已经是十分接近
了。正因为这个理由,我们格外看重这个说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到另外一些古籍资料,虽然语焉不详,或者仅仅只是
片言只语,不过总也可以帮助我们追寻这个传说在历史上流变的某种轨迹。
ꨁ参见〔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客窗闲话》,第2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