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内文
P. 43

从皋亭山撒沙夫人(半山娘娘)传说的扩播看运河文化带的文化史意义                       037



                   其实在民间文学史上,讲述小康王逃难的传说早就出现了,它的数量之
               多,流传之广,异文之丰富,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一般认为,较早的小康王逃难传说文本大概至迟出现在宋末元初。当时坊
               间有一本书,书名《大宋宣和遗事》,大家又称其为《宣和遗事》。这书可能

               是宋朝人所写,元朝人又对其有所增益,文辞由一种浅近的文言和纯粹的白话
               凑合而成,一般认为是宋朝的说话艺人“讲史”时所用的底本,又称之为话

               本。它和用文言文写作的志怪传奇不同,它比较土一些,俗一些,还保留了许

               多当时的口语。尤其因为这本书里居然保存了不少“水浒”故事的早期材料,
               可以从中看出这本书对后来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有着深刻印象。所以历来研
               究文学史的学者都十分推重这本书。我们在这里提到它,则是因为这本《宣和

               遗事》里居然还记录了一段早期的“小康王逃难”传说。文云:



                        且说斡离不自遣康王归国后,心甚悔之。既闻康王再使,遣数骑

                   倍道催行。康王单骑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庙,不觉困倦,依
                   阶砌假寐。少时,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马,追兵将至矣!”康王

                   曰:“无马奈何?”其人曰:“已备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
                   豁然环顾,果有匹马立于傍。将身一跳上马,一昼夜行七百余里,但

                   见马僵立不进,下视之,则崔府君泥马也。(贞集)                          ꨁ



                   这里所述崔府庙中的泥马载着小康王疾驰七百里以逃避金兵追杀的事,显
               然是典型的幻想情节,是虚构出来的。后来又有元佚名《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这本书,前集卷一也收录了这个故事,情节略同而又增加了泥马渡河的情节,

               暗示着这个神奇故事发生的地方正在往南移。此后,许多古籍都采用了这种说
               法,元张铉《至大金陵新志》卷一四,明张岱《西湖梦寻》卷四、田汝成《西

               湖游览志》卷三、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一一一引《南渡录》、《古今图书集



               ꨁ《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年,第131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