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内文
P. 44
038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成·神异典》卷三四引《滑县志》等,都有类似的记载,可见这个民间传说影
响之大。其中尤以《至大金陵新志》的说法与后世最为接近。文云:
宋高宗为康王时,靖康初避金兵,走甚急。忽有白马,莫知从
来,康王乘驰千里,夜宿村市,马不复见,黎明复来。越数日,康王
渡海,自明越海之杭,渡钱塘江,甫登岸,马复在前。王策之,至晚
不见。遍寻之,乃土地庙所塑白马,尚复微暖流汗。康王即位,行下
临安,建白马庙,岁差官祭之。
在这个文本里,所说“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发生地点已经被确定在浙北一
带了,而且和杭州、和当年的建都临安有了直接关系。不难看出,这里有着口
头文学变异的痕迹。据《宣和遗事》所记,这个传说是发生在北方的,大约在
河南、安徽一带。随着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这个传说的发生地居
然也在悄悄“南迁”,并且终于在浙江扎下了根。研究地方史的学者大多知
道,在杭州以及周边的一些地方往往会有白马庙,也与这么一个传说有关。
从历史上看,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康王)在靖康之难后,尤其是在南京即
位改元建炎以后,确实有过一段逃难生涯,很是狼狈。他先到扬州,再渡江,
由镇江到杭州,然后又逃到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还狼狈入海,
泊台州,到温州,可说是一路逃窜,疲于奔命。而在此期间,浙江各地的抗金
斗争却是此伏彼起,奋勇不息,这才使得金兵被迫北撤,赵构终于又得以回到
ꨁ
临安。 当时的民众希望有个皇帝能带领他们一起抗金,使他们过上和平安宁
的生活。或者说他们渴望有这样一个精神领袖,在那个年代里能够神通广大,
无往不胜,幻想着老天爷也会来保佑他,让他大难不死,逢凶化吉。只有这
样,老百姓才活得下去。于是也就有了这样一些神奇传说。不过,在起初的
“泥马渡康王”的传说里,并没有“半山娘娘”,也没有什么姑娘救皇帝的情
ꨁ倪士毅:《浙江古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62—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