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7 - 内文
P. 377

开拓|王江泾集镇的昨天与今天           365








                            望渐渐高过了闻人家族,于是,“王江泾”“王江泾市”便开始跃

                            入史册。与此同时,闻人家族为保持自己家族的名望和地位,先后
                            开设店铺、出资造桥,那个地方至今还被称作闻店铺。不知什么原

                            因,随着闻人家族的西迁和王氏、江氏家族的外迁,王江泾市也逐
                            渐由运河之东转向了运河之西,莫家村一带最早出现的村市也逐步

                            走向了衰弱。
                                闻人家族迁往运河西岸后,王江泾市也一步一步迈向了集镇

                            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闻人家族成了王江泾集镇的开镇之族。在
                            此期间,在闻人家族的带动下,在王氏、江氏两大姓迁居他处的影

                            响下,原先开设在运河之东的那些店铺陆续搬迁到了射襄桥之西,

                            再加上东北结字圩附近一些商家的加入,一条沿河的商业街渐成雏
                            形。而随着陶氏家族的迁入和店铺的东西双向发展,一座新的王江

                            泾集市便慢慢形成了,一里街也初具规模,并由幕后走向了历史的
                            前台。进入元代后,一里街的发展更快了,集市上的贸易也更加繁

                            荣了,此时的王江泾集镇已具雏形。
                                明宣德五年(1430),嘉兴府设置秀水县,与嘉兴县同城分

                            治,王江泾镇终于以行政区划名出现在了史册之中。而此时的王江
                            泾集镇已具规模,一里街上小贩、商人、顾客、游人摩肩接踵,街

                            道两侧丝绸庄、针线铺、干货店、茶馆等应接不暇,讨价声、还价
                            声、谈笑声弥漫在小街的上空久久不肯散去。当然,其贸易最为热

                            闹的去处当在丝绸庄。明万历《秀水县志》记载道:“王江泾镇多
                            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石点头》和《三言二

                            拍》中也分别描述道:“近镇村坊,都种桑养蚕,丝绸为业。四方
                            商贾,俱居此收货。”“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

                            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