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73

古城外的村寨


              么一个长条形展布的聚落,未发掘部分是否还隐藏着其他功能的遗迹呢?
                  2007年底良渚古城发现之后,良渚工作站一边寻找古城的出入口,一边对古
              城的外围进行勘探、发掘。这个过程中,王宁远以1∶500比例的地图使用GIS软
              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DEM),从中发现卞家山、郑村、里山、美人地等条状

              高地断续连成一体,由此推断古城外围还存在着另一个城垣,很可能是良渚古城
              的外郭城。2010年3月—2011年1月,良渚工作站会同良渚遗址管委会对美人地遗
              址进行了解剖发掘,揭露面积900平方米,初步了解了美人地遗址的堆筑过程,
                                                                     [1]
              并在土岗临河的岸边发现了规则枕木和护板构建的防护设施 。2011年考古队对
              里山遗址也作了解剖发掘,确认其堆筑过程中留下了一些人工遗迹,而外围也有
              河沟状废弃物。尽管目前还无法确定卞家山、美人地、里山等遗址的相互关系和
              堆筑过程,但它们外围河沟内的包含物均为良渚晚期,即它们的下限年代十分接
              近,而且与良渚古城壕沟内的遗物年代也相当,这使它们作为同时期的系统工
              程,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有石砌水池的坡地聚落




                  2011年10月,良渚文化村“金色水岸”和“绿野花语”楼盘即将启动开建,
              省考古所调派赵晔前往勘查。这两处房产项目位于大雄山丘陵南麓的西段,在良
              渚文化村房产开发序列中已接近尾声。通过调查钻探,考古队在“绿野花语”项
              目区发现了一个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良渚文化遗址。因附近有一口古老的“官
              井”,当地人称此处为“官井头”。据了解,2008年底良渚博物馆收缴的璧、

              镯、梳背等玉器,就出自官井头遗址东部的取土坑。看来官井头遗址的文化内涵
              并不一般,正式的考古发掘随之展开。
                  2012年3月,由赵晔率领的考古队拉开了官井头遗址发掘的序幕。发掘由西
              向东推进,以800—1000平方米为布方批次,分批揭露。在最初的两个多月里,
              只发现了几处宋代砖室墓和大扰坑,还有个别战国时期的灰坑及灰沟,良渚文化
              的堆积因受到宋代和战国层重度破坏,已变得坑坑洼洼。尽管局部的良渚文化
              堆积还能达到1米多,但相关的遗迹却未能保存下来。望着厚厚的历史时期扰乱


              [1]刘斌、王宁远:《良渚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22
              期,2012年1月


                                                                                     163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