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25
良渚——美丽的水中小洲
得登岸,不许与陆上的人通婚,甚至不准穿鞋着袜,故只好以打渔为业,逐水而
[1]
居 。遗址群内“天打网”遗址的名称来历,即与此有关。
老街南侧跨良渚港有一南北向三孔石拱桥,原为三孔平桥,明万历年间改建
为三孔拱桥至今。全长24.5米,顶宽2.6米,桥堍宽3.2米,中孔跨度6.8米。南北
二堍各有步档15级,桥顶望柱4支,其上端琢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各1只。据传南宋
时康王南渡,曾被金兵追至良渚渡口。危急之时一马姓青年划小船将康王送过
河。刚上岸,金兵追到,遂逼该青年回渡运载金兵追赶。青年不从,最后被金兵
乱箭射死,康王平安脱险。康王称帝后派人查寻该青年,得知被杀后追封他为武
状元。此渡口后来建一木桥,名“马家桥”,因古时中状元被誉为蟾宫折桂,故
又名“折桂桥”。
镇西北荀山东南麓有荀山庙(也称荀庙),又名“太平寺”。传为战国时赵
国人荀况读书讲学之处。据明万历《钱塘县志》载:“荀山寺在灵芝三都八图,
良渚折桂桥
[1]张长工:《良渚文化遗址发祥地史迹漫笔》,余杭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良渚文化》,
1987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