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29

良渚——美丽的水中小洲


                           三、考古队伍和管理机构




                  良渚遗址群的考古工作一直是浙江史前考古的重头戏。1981年,新成立不久
              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省考古所”)就对瓶窑吴家埠遗址进行了
              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1100平方米,不但发现了具有重要分期意义的良渚文
                                                             [1]
              化堆积,也在良渚地区首次发现了马家浜文化遗存 。吴家埠发掘结束后,省考
              古所在吴家埠征地建起了一个考古工作站。这个工作站由当时的史前考古研究室
              主任牟永抗领导,虽然面向浙北地区,但是重心却在良渚地区。有了这个考古基
              地,良渚遗址区的文物出土信息就大多逃不过文物部门的视线。而随后进行的反
              山、瑶山、汇观山及莫角山遗址的考古发掘震惊了考古界,这些不同类型的遗址
              共同印证了良渚遗址群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从而使良渚遗址群迅速成为良渚文
              化研究的焦点。
                  1993年,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省考古所以吴家埠工作站为基础设立良渚
              工作站,投入专门的考古力量对良渚遗址群开展持续的考古工作。良渚工作站
              在王明达、芮国耀、刘斌等三任站长的领导下,先后发掘了花园里、塘山、石

              前圩、庙前、严家桥、文家山、仲家山、天打网、姚家墩、卞家山、官庄、石
              马 、横圩里、后杨村、王家圩、梅家里等一大批遗址,对汇观山、瑶山遗址
              也进行了较长时期的后续发掘,同时分期分片完成了对良渚遗址群全域的考古
              调查。2007年底,在刘斌站长的主持下,良渚古城终于被发现。这项“石破天
              惊”的成果顺理成章被列入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田野考古工作也
              被评为全国田野考古二等奖。
                  2009年6月,在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启动仪式上,省考古所与良渚遗址管委会共

              同合作的“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以大莫角山东侧的一个
              旧院落为依托,以良渚工作站为骨干力量,借助全国科研院所及相关高校的教学
              和科研力量,对良渚古城及良渚遗址群开展多学科、全方位的考古工作,良渚遗
              址的考古工作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遵照“三年规划、十年设想、百年谋略”的
              考古工作思路,中心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勘探工作,针对性地进行考古发掘或试
              掘,并通过多学科合作、交叉研究等手段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标本及信息。为了
              使遗址区的考古工作有一个长期规范化的记录平台,中心建起了良渚遗址测量控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吴家埠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
              科学出版社,1993年。


                                                                                      19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