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钱塘江医药
P. 51
第三章 明清时期钱塘江医药
更可贵的是,世栻并不注重自己的著述,而是集毕生心血协助志聪编注《伤
寒论集注》。如他所说“隐师稿未成而抱肺病以逝”,最后由他纂集辑补而成并
使之付梓。《伤寒论集注》的文字如此浅明,得力于世栻的功力。后世栻又撰
《伤寒集解》、《素问直解》,并在校勘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至晚年世栻仿效志
聪《侣山堂类辩》体例,请学生们将其在侣山堂论医讲学的内容整理成《医学真
传》一书。该书近百余论,补充志聪《侣山堂类辩》之遗,深发理、法、方、
药,或释疑解惑,或补偏救弊,独到之处,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世栻“以示正
道,以斥旁门,而使初学者不可不慎也”(《医学真传·先生自述》)的宗旨,
其学术价值与志聪《侣山堂类辩》不相上下,是钱塘医派论医讲学内容与特色的
又一传世之作。
仲学辂,字昂庭,清末钱塘人,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元年(1875)中举,
光绪六年(1880)任浙江淳安县教谕,为人正直清廉。由于清朝日见腐败及官场
黑暗,学辂在仕途上颇不得志,一直未得升迁,故晚年弃官一心学医。学辂博学
多识,对医学经典钻研很深,医学基础理论扎实,本草功底犹为深厚。临证义
吾于灵活变通,疗效卓著,在当时名重于世。据清代名医薛宝田的《北行日记》
记载,清光绪六年(1880)6月,慈禧太后患病,太医们医治无效,乃从大臣建
议,广召天下名医。浙江巡抚谭仲麟举荐仲学辂与薛宝田两人进京,先受太医院
测试,认定两人医学、脉理均极精通。两人拟养心汤和保元汤加减,不出一个半
月,即治愈慈禧顽疾。为此,两人颇受清廷赞许,并着内务府招待游西苑(时为
皇家花园)。
由于相隔年代久远,学辂和志聪、世栻及其门人弟子并无直接师承关系,但
对他们的“尊经崇古”思想都极为赞同,并身体力行,自觉传承。
学辂初行医于浙东一带,后返回故里,在钱塘开设了杭垣医局,医局不仅开
设门诊,疗疾诊病,而且承袭侣山堂遗风,论医讲学,对医学经典详解开示,常
有同道及弟子近十多人聚集探讨,延续二十多年,一时传为美谈。学辂在医疗与
讲学中顾虑当时的本草学无善本可读,以志聪《本草崇原》为纲,集众家之长,
采用《本草经读》、《本草经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材料增补辑校,但
着重汲取了《侣仙堂类辩》和《医学真传》两书论药内容,并以志聪气化学说谈
阐明药性为首要,撰成了《本草崇原集说》,这是学辂留传于世的惟一医著。该
书探原衡今,类辨同异,析疑解谬,以药论性,因性论方,因方论治,因治论
病,学辂数十年临床实践与教学研究中对药性功用与临床应用的独到见解跃然而
见,是清朝本草学颇有影响的著作,至今其对临床与教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