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钱塘江医药
P. 54

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  钱塘江医药文化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这恐怕也是“钱塘医派”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大原
              因。《清史稿·列传·艺术一》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曰:“明末,杭州卢之
              颐、繇父子著书讲明医学,志聪继之,构侣山堂,召同志讲论其中,参考经纶,
              辩其是非。自顺治中至康熙初,四十年间,读岐黄之学者咸归之。”

                  张志聪主持侣山堂讲学延续了30年,直至患肺病逝世,可说是耗薪留职,
              尽了下半辈子心血。志聪去世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侣山堂停止讲学1
              年。第二年,高世栻便继承老师的讲学事业,使侣山堂继续开办了4年多,直到
              清康熙四十年(1701)方告结束。到了清光绪年间,才有仲学辂在杭州(钱塘)
              开办杭垣医局,继承侣山堂集医疗、讲学与研经于一体的办学特色,传先师之学
              于后世。杭垣医局虽然学员也常有十多人,但其规模与声势大不如从前。
                  其二,医经互证、临床相佐。医
              经互证,这是“钱塘医派”治学方法
              中用来阐发医理的一大法宝,这是由

              其研经注重临床,理论实践互参这一
              “钱塘医派”的治学大纲所决定的,
              一方面它能为自己的观点找到权威的
              根据,另一方面它又成为理论指导
              实践、临床佐证医经的桥梁。有关这
              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看“钱塘医
              派”开创者张卿子注释《伤寒论》的

              情况。在他的《伤寒论集解》中,我
              们可以大量地找到他运用医学经典来
              为他的注释服务的例证。经统计其共引用《黄帝内经素问》的条文135条,《针
              经》(即《黄帝内经灵枢》)的条文28条,《难经》的条文13条,《脉经》的条
              文12条,《神农本草经》3条。从引文的情况来看,他往往是用它们来阐释《伤
              寒论》所涉及的理、法、方、药各方面的问题,从而体现医学论对临床的指导
              作用。除此之外,张卿子还引用了《伤寒论》的条文多达94条,《金匮要略》的
              条文也有32条之多。这充分反映了其注重内证的严谨治学作风。在相当多的情况
              下,张卿子既引《内经》条文,又引《伤寒论》的条文,从医理和临床两个方面

              反复印证。
                  其三,遇难不默、注重创新。为古医籍作注,其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
              其是否能够做到知难而上,遇难不默。倘若很简单的问题却大费笔墨,真正的难


              42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