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内文
P. 131
论丝绸起源于古杭州湾地区及皋亭山区域为丝源文化孑遗地 125
其成犹网罗。”这透露出早期织布技术是在织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而
《易经》则曰“伏羲结绳为网”,从绳到网再到纺织物,这里已全有了。
4.在6000年前的江苏吴县草鞋山马家浜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三块炭化的
纺织物残片。经鉴定,其原料为野生葛;织物为纬起花的罗纹织物,花纹为山
形斜纹和菱形斜纹,结构为绞纱罗纹,嵌入绕环斜纹,还有罗纹边组织;经密
ꨁ
每厘米约10根,纬密每厘米罗纹部26—28根、地部13—14根。 其工艺已相当复
杂,有相当高水平。虽未见明确的丝绸痕迹,却也是迄今最早的纺织品实物,
说明马家浜文化的纺织业已相当成熟兴盛。
5.值得注意的是,在5800—4900年前后的上海青浦崧泽文化遗址中,从
生土层(淤泥)到4000年前的各文化层中,都采集到了桑属植物的孢粉,表明
ꨂ
该地区自远古以来就一直有桑树存在,有的时段甚至是大量大片的存在。 而
对孢粉分析表明,桑树数量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在崧泽遗址的生土层中,以常
绿阔叶的青冈栎、栲属为主,有很多海滨盐生的藜科花粉,反映生土层形成时
处于海滨;在文化层下部,桑属和禾本科的花粉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文化层的
中部,“桑属和禾本科花粉数量增加,桑树花粉数量很多,说明除附近山地
有桑树外,当时高岗地带也有较多的桑树生长,此时的人类可能也有养蚕活
ꨃ
动。” 笔者认为,这样的状况表明已有人工栽培的桑园了,也就是说,反映
出当时已经开始大量人工养蚕了。
6.非常珍贵且令人兴奋的是,在浙江吴兴的钱山漾文化遗址中出土了
ꨄ
4000多年前的丝织品实物 ,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丝织物。从绢片密度
来看,可以肯定已有了比较完备的织机;而丝带的编织纹如草帽鞭,就说明如
今的草帽等草编,当时业已产生;同时启示:纺织应该是由编织发展而来的。
ꨁ潘桂秀、刘茜:《嘉兴蚕桑民俗文化及其形成渊源》,载《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8期。
ꨂ吴维棠:《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看杭州湾两岸的全新世古地理》,载《地理学报》1983年第2
期。
ꨃ张玉兰等:《从花粉看上海的沧桑变迁》,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2卷
第5期。
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载《文物》2010年第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