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内文
P. 136
130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而出土蚕形图案彩陶的郑州大河村遗址,时代与文化面貌都与青台村相近,不仅
发现有稻谷遗存——古杭州湾地区最早的水稻遗迹可追至11000年前的上山遗址
中,而且其彩陶中的太阳纹图案,有着与跨湖桥彩陶太阳纹一脉相承的迹象。如
此,仰韶文化中的丝绸文化是“源”还是“流”,应该比较清楚了。
总之,在这样的考古物证面前,“中原说”已根本站不住脚了;至于“多
中心论”,则显然是缺乏考析的满把抓,似乎什么都没漏,实质是根本没弄清
问题;而唯“丝绸起源于古杭州湾地区”的结论,可在考古发现中真切确凿地
呈现出来。当然,本文所指的“古杭州湾地区”,是至少5000年前的,而不是
划分到西至海盐、澉浦等地的今“杭州湾”概念。
三、原始遗存文化的证明
其实,除了考古的证明之外,还有大量的古文化遗存也可证明丝绸起源于
古杭州湾地区。
(一)遗存文化中原始信息追踪
首先,按农作物起源的一般判断标准来看:一是必须发现有较早的可鉴定
为栽培种的作物遗存;二是这些遗存应位于作物野生祖本的分布范围之内。那
么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家蚕图形物和钱山漾文化遗址的丝织品,就是目前世界上
最早的家蚕证据;而“多化性蚕为家蚕原始型”现已是学界共识,且古杭州湾
地区至今尤有四化性野蚕。如此,古杭州湾地区已符合生物学意义上的“家
蚕”起源地标准了。
然而,丝绸并非农作物,在此有必要提请注意这样一种较普遍的误区:当
我们在追溯某一人文成果的源头时,往往会迷失于“追寻该成果的物质材料之
最早源头”的歧路上。比如,对茶和丝绸的追源,往往就演变成为对最早的茶
树与桑蚕的追考。其实在有人类之前的数亿年来,地球上不知自生自灭过多少
动植物,而有人类之后的几百万年间,那无以数计的动植物中,能被人发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