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内文
P. 132
126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2005年,对钱山漾文化遗址进行了
第三次发掘,在距今约3700年的马
桥文化遗址层中,又一次发现了丝
线,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带有着悠
久的丝绸文化。
7.在江苏常州金坛市西岗镇
距今6500—5500年的三星村遗址
中,发现了一柄代表权力和地位
的权杖——石钺,石钺帽饰上雕
刻着一条圆头圆眼、下颚微扬、
ꨁ
腹部有四对足的蚕图案。 这就意
味着金坛地区当时亦养蚕并有蚕
江苏梅堰良渚文化黑陶壶的蚕纹
崇拜迹象。
与“丝”图案
8.在4500年前后的江苏吴江
梅堰镇东北袁家埭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件黑陶壶,其腹部近底处有浅刻
ꨂ
的蚕纹图案。另外,陶壶底部中心有个奇特的图案,丝绞丝束。 笔者认为,
这应该是“丝”的初始象形字。
9.在4500年前后的江西樟树市筑卫城遗址中,发现陶器上刻有蚕形和蛾形
印纹。 ꨃ
10.在7000年前后的安徽蚌埠双墩遗址中,出土了一件残陶器,其底部有
描绘蚕在营茧的图案:为一蚕正在蚕蔟中蠕动挂丝,准备上蔟结茧的情景,十
分生动形象,呼之欲出。 ꨄ
ꨁ《刑侦专家破石钺之谜,中国养蚕史有望推前1000年》,载《华声报》2006年9月5日。
ꨂ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载《考古》1963年第6期。
ꨃ陶红、张诗亚:《蚕桑文化的符号构成及礼治内涵解析》,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年第6期。
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
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