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内文
P. 141

论丝绸起源于古杭州湾地区及皋亭山区域为丝源文化孑遗地                    135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
                   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

                   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惊
                   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

                   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
                   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

                   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

                   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
                   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
                   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

                   还,求索,已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

                   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
                   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

                   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



                   可知吴地很古时就已流传“马头娘”传说,因而是此传说可追溯的最早发
               轫地。不过因全文与晋干宝《搜神记·女化蚕》几乎相同,又始见于明人辑集

               中,故有学者认为是明人伪托,实抄自《搜神记》。但《搜神记》原本早散,
               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在北魏《齐民要术》、隋《玉烛宝典》、唐《艺文

               类聚》等书中引《搜神记》此文,均篇幅仅半,可见如此长篇当成于唐后。而
               干宝的祖父及父亲都是三国吴官员,其本人还于西晋永嘉元年(307)任盐官州

               别驾,后迁居海宁盐官灵泉乡,故“访行事于故老”者,大抵是在吴地。且今

               “马头娘”信仰仍以吴地为最盛,所以此传说肯定远早于汉时就在吴地流传,
               正是依附于强大的信仰才绵延至今。

                   值得重视的是“太古”这一时间定位,这是人类还处于原始部落时代,足
               以透露出丝绸起源在民间记忆中的时代之古老,并与今考古发现的丝绸起源时

               间高度吻合。而此女化生为蚕,遂为蚕神,还以桑喻丧,更具图腾意象。又茧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