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内文
P. 140

134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墟武官村商墓中出土的一把青铜戈援面上,残留着绢帛包扎的痕迹,一玉戈上
              粘附着条状云雷纹绢、平纹素织等;殷墟出土的另一把青铜戈上留有清晰可见

              的丝织物包裹痕迹;又在殷商青铜觯和青铜钺上,瑞典人西尔凡曾发现我国最
              早的菱纹绮,经鉴定为公元前1360年前的文物;在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商代青

              铜礼器表面上,发现有50多件粘附的织物残片,距今已3300年,其中40件左右
              的包裹织物是丝织品,有平纹绢、朱砂涂染的平纹和平纹变化组织类丝织物、

              回形纹绮、透孔纱罗等;在河北藁城区台西村,曾出土过商代中期丝织品,它

              是粘附在铜觚上的残存实物,其中有平纹的纨、绉纹的毂、绞经的素罗,经纬
              线都加强捻;殷墟4号祭祀坑出土了一枚蚕形白色玉饰,体躯卷曲粗壮,首尾相
              接,分为11节,身长约11厘米,玉饰主人是一男性;在福建崇安区武夷山崖洞

              的船棺中,出土过商代平纹纱罗,经纬丝都加强捻;北京平谷区刘家河商中期

              墓葬中出土了麻布等纺织物。另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商代铜钺柄上,发现了
              平纹地起六枚斜纹花的菱纹绮,玉刀上有平纹地起四枚异向斜纹花的雷纹绮,

              在铜戈把上也有花绮的印痕。
                  以上说明商代生产纱、罗、纨、毂、绢、绮等丝织品种,且已较发达。足

              见《韩非子·喻老》中所载商纣王(约公元前11世纪)有“锦衣九重”,是可
              信的。这证明殷商时期,养蚕织丝已很发达,丝织品既是身份地位高的生者服

              饰,还是死者的随葬物品,甚至丝织物已成批向外销运。故《管子·轻重》
              云:“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尚书·酒诰》

              亦云:“肇牵车牛,远服贾。”联系到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一脉相传于商代
              青铜器上而为饕餮纹,学者因而有“商为越后”之猜,而丝绸文化也一脉相传

              明显,是为又一力证。


                  (二)吴越古俗中蚕神崇拜溯源


                  如果再从保留原始遗存文化的传统民俗,尤其是对蚕神崇拜的古俗遗礼作
              深入探考,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丝绸起源真相。如前已提及的蚕神“马头

              娘”起源传说,以公元3世纪吴人张俨《太古蚕马记》为最早: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