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内文
P. 73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皋亭山饮食文化研究 067
来。他们将对皋亭山水生活的咏唱带回了杭州城内,也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文
人墨客游玩皋亭山所行水路多走上塘河。皋亭山饮食文化或食俗传统的交流融
汇,与这条上塘河密不可分,关系重大。清代汪沆《上塘行》一诗更是佐证
了人们眼中的上塘河周边食生活与食生产情形:“上塘河水百里经,西仁和接
东海宁。夹岸腴田三万顷,禾苗灌溉长青青。我昨扁舟出北郭,道逢田父泣相
告。县符火急催新粮,起视田无一粒谷。年年五月梅雨多,小浜大港接官河。
懊恨堤堰私盗抉,尾闾泄尽成枯禾。方今官长比召杜,哀尔农人勤作苦。眼看
ꨁ
畚筑急修防,河水弥弥盈上塘。满篝满车庆丰稔,明年饱饭肩粟输官仓。” 从
文化交流视角审视皋亭山饮食文化,上塘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清代学者厉鹗与朋友会饮而吟诵皋亭饮食生活的诗词较多,为我们留下了
宝贵财富。《厉鹗诗》集子里收有厉鹗《雨中许莳庭春岩招同诚夫笠人泛舟北
郭看花二首》诗,友人汪还仁同作一首曰:“皋亭春事胜,酒舫阅游悰。花
渚随风转,云山带雨浓。鱼争落英去,人向暮烟逢。何必仙源里,才称物外
ꨂ
踪。” 厉鹗《二月二十七日皋亭山下看桃花二首》:“登船出郭即通津,不
负佳游及此辰。骀荡年光挑菜渚,支离身事看花人。戏鹅语鸭渔庄静,烟暖天
清水寺春。当境底须频吝酒,铣溪如许已成尘。”“皋亭山下集游船,半载尊
罍半管弦。并岸斜看花影倒,落英乱点水文圆。东风不信将三月,往事无多又
ꨃ
四年。只有吴娘知可惜,折枝绡满秃襟前。” 又《皋亭看桃花,舟中同孙瑶
圃右阶作》:“轻阴只傍北山阿,游舫招要此再过。十里风寒花淡淡,满塘春
碧水罗罗。不逢渔子应迷路,喜有词人共踏莎。韶景依然年少去,手中芳酝正
ꨄ
须多。” 又《晓次临平,风雪大作,晡至皋亭,始晴,三十里中桃花正盛,
ꨁ汪沆(1704—1784),字师李,一字西颢,号艮园,又号槐堂,钱塘(今杭州)诸生。清代学
者、藏书家。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报罢。著有《槐堂诗文集》。〔清〕汪沆:
《上塘行》,见《艮山杂志》卷二,《武林掌故丛编》本。
ꨂ〔清〕厉鹗:《清名家诗丛刊初集·厉鹗诗》,广陵书社,2006年,第386页。
ꨃ〔清〕厉鹗:《二月二十七日皋亭山下看桃花二首》,见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樊榭山房
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ꨄ〔清〕厉鹗:《皋亭看桃花舟,中同孙瑶圃右阶作》,见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樊榭山房
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