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内文
P. 71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皋亭山饮食文化研究              065



               墨客无不喜欢饮酒作诗;三则就是来自皋亭山周边的文人墨客多选择在探春之
               时,行游皋亭山水,故携带亲朋好友或家眷的情况较多,饮酒作乐,是为一大

               趣事。元代鲜于枢《游高亭山广严院记》载:“元贞元年四月廿日,送客临平
               镇。晨起买舟堰下,出东新桥,自高亭山以北,岸多野酴醾,香气酷烈,薰人

               欲醉。晚宿广严院,僧普闻好奇喜客,置酒西有楼下,夜分乃罢。明日,遍
               历殿庑,得唐玄览法师碑于东庑之下……普闻煮笋荐酒,复饮故处,大出书

               画夸客。中有净师草书四大帧,圆熟有师法,殊可喜,问之,乃寺僧也。”                                       ꨁ

               清代沈谦《半山即事》载:“归棹一何速,春游正此时。客呼田舍酒,花覆
                                                                              ꨂ
               女郎祠。艳曲临风苦,明妆渡水迟。重看行乐事,野老不胜悲。” 又作《出
               鹤峰庵憩留月泉》诗:“精蓝春已半,物外恣盘桓。壁峭云应碍,泉幽月更

                                                                          ꨃ
               寒。煮茶燃野竹,脱帽坐风湍。底事忘归去,深知行路难。” 此诗反映了皋
               亭山地区的茶饮野趣。汪志道《游桃花坞有感》“醉眠藉草复长吟,丽日和风
                                                          ꨄ
               自古今。仙源咫尺无人住,纵有渔郎何处寻” 的诗句,反映了皋亭赏桃饮酒
               乐事。汤右曾《晚同声山原衡饮皋亭寓楼》诗:“花鸟春来已旧游,窗中落
               叶倏惊秋。故人好在重携手,明月生时更上楼。青嶂晚从烟际出,玉河寒傍

                                                             ꨅ
               槛前流。与君长簟西风夜,不待啼鸟也白头。” 金志章《皋亭道中》:“村
                                                                                    ꨆ
               村箫鼓近清明,画舫中流载酒行。一色红桃三十里,好风吹送过临平。” 金
               焜《同人泛舟甘墩看桃花》:“讨春携酒唤篙工,村落全凭小舫通。新涨暖



               ꨁ〔元〕鲜于枢:《游高亭山广严院记》,见〔明〕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五《鲜于伯
                 机遗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ꨂ〔清〕沈谦:《半山即事》,见朱宝华:《皋亭山游览诗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第138页。
               ꨃ康熙《仁和县志》卷三《山川》:“留月泉,在黄鹤山西。”今地处杭州江干丁桥沿山境内,
                 已圮。
               ꨄ〔清〕汪志道:《游桃花坞有感》,见杨秉初辑,夏勇整理:《两浙 轩录》卷二,浙江古籍
                 出版社,2012年,第99页。
               ꨅ汤右曾(1656—1722),字西厓,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
                 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著有《怀清堂集》。汤诗见《怀清堂集》卷八,文渊阁《四
                 库全书》本。
               ꨆ陈棠、姚景瀛:《临平记再续》卷三,见《杭州运河文献集成》第5册,杭州出版社,2009年,
                 第382页。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