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内文
P. 89
班荆馆:宋金和战期间南北各方的朝贡贸易与文化融合 083
镇在正式设置市舶司之前,就已经是北方一条重要的海陆交通要道。史载,
元丰八年(1085),即宋哲宗即位之年,高丽僧统义天与门徒寿介等人就是随
ꨁ
宋朝海商林宁的商船离丽入宋,至密州板桥镇转入汴京的。 宋徽宗政和三年
(1113),宋朝在秀州华亭县设市舶务,为市舶司下属管理机构,此时,也多
有海商到此贸易。南宋时,朝廷还在杭州城外钱塘江入口东北岸外港澉浦设市
舶场,管理外贸商船,于是澉浦港后来有了“小杭州”之称。
宋朝推动和引导海陆商贸,表现在君臣观念和认识的一致上。宋神宗熙宁
二年(1069)九月十七日,朝廷针对海商贸易下诏,认为:海商贸易,不单使
国家每年获利丰厚,也能使各藩国来到中原进行商贸,这也是很壮观的大事
啊!所以,朝廷诏令江淮等路发运使薛向加以谋划制定海外通商办法。而在宋
仁宗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知府的范仲淹对西夏防务治理得法,外邦
使节来宋络绎不绝,他们在汴京从事商贸活动,又携带中原货物而归,实现互
利互惠。于是,范仲淹就称赞道,这是“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
ꨂ
国,下以藩吾身” ,认为于国计民生和中原朝廷的安危关系重大。范仲淹家
族自其高祖到父亲,都是在苏州和杭州为官定居,范仲淹本人也曾外放到泰
州、睦州、苏州、杭州任职过,所以就形成了他的开明思想和商贸见识。他反
对歧视商人,指出《周礼》中,商列为四民之一,“周官有常籍,岂云逐末
人”,他认为社会风气好坏在于贵族而不在于商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海事
法规和第一部外贸专业地理著作均完成于宋朝。宋熙宁九年(1076),皇帝诏
ꨃ
令:“详议广州、明州市舶利害,先次删定立抽解条约。” 朝廷如此重视航
海贸易法规,四年后的元丰三年(1080),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海事法规《广
ꨄ
州市舶条法》就正式出台了。而中国第一部外贸专业地理著作《诸蕃志》 是
ꨁ杨渭生:《宋丽关系史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ꨂ张景月、刘新风主编:《商史通鉴》,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年。范诗出自《范文正公文集》
卷二《四民诗·商》,宋刻本。
ꨃ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五“熙宁九年五月丁巳”条,中华书局,1986年,第19册,
第6721页。
ꨄ张景月、刘新风主编:《商史通鉴》,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