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内文
P. 212

200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录。朱文宝是洪合刺绣的传承人,这件珍贵的“小围身”也是目前

              唯一珍藏在她家里的刺绣品。
                  近些年来,市面上流行起了十字绣,十字绣绣法比较简单,只

              要有耐心,几乎人人可以绣。绣布上印好彩色图案,并配好相应颜
              色的绣线,针法已是固定,花些时日,一幅美丽的十字绣便可以挂

              于墙上。但“小围身”不同于十字绣,它是传统的刺绣,没有彩色
              的图纸,所有的绣线都是“绣娘”根据个人喜好自行搭配。朱文宝

              很喜欢鲜艳的颜色,3条“小围身”上,梅红和淡绿是主色调,虽
              然年代久远,但绣线看上去还是很亮。如果不是因为白色的衬底已

              经泛黄,真会让人误以为是刚刚绣好的。

                  据朱文宝回忆,洪合刺绣“小围身”曾是旧时洪合农村妇女的
              一种流行习俗。从儿童所戴的童帽、围兜、服装,到妇女所用的云

              肩、肚兜、花鞋、束腰裙等,均饰有刺绣。1949年前,洪合未出
              嫁的女孩子一般都要绣上两对围身花带,制作两条围身,一条用来

              做客时用,另一条用来干活时用。朱文宝年轻时就看见老辈人绣制
              和使用。她没人传授,只看见过别人绣,自己喜欢,靠着浓厚的兴

              趣和良好的悟性,到17岁时就掌握了熟练的刺绣技巧。新中国成立
              后,洪合刺绣还在当地流行,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此类民间

              工艺被视为“四旧”才隐落于民间。刺绣这个活一定要有耐心,一
              针都不能马虎,开个小差针脚就不整齐了。小围身虽然面积不大,

              但绣一条要耗时一周至十几天。过去没有电灯,只能趁忙完农活,
              天还亮的时候赶上几针。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开展,一
              些绣品重又出现在民间,只是绣的水平和图案不如先前那么精致。

                  洪合民间“小围身”刺绣受苏绣的影响,风格上细腻精致,非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