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28

杭州全书· 良渚丛书  良渚文明的圣地



























              莫角山1987年发掘场景


                                          [1]
              动中,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堆积 。烧土下另有7米以上的青灰色团块状淤泥,也
              被判断为熟土堆积。值得一提的是,T7西南角曾经清理1座良渚小墓,开口于红
              烧土堆积下,中部被T7打台阶时破坏,随葬品仅3件,分别为鼎、豆和双鼻壶。
              器物特征显示,墓葬年代在良渚中期前后。
                  可以说,这次发掘是认识莫角山遗址的起点。此时浙江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浙
              北地区清理了数十座良渚文化小墓,通过对这批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人们对良渚
              文化的墓葬分布、器物特征、年代序列等相关认识有了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

              反山、瑶山等高端遗址的发现促使学者们从聚落考古的角度思考问题,由此开始
              意识到,周围布满遗址和墓地的莫角山,其实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人工土台。
                  1992年6月,遗址上的长命印刷厂拟在厂区西南部的空地上建造新厂房,考
              古部门试掘后发现一层厚约20—30厘米的沙土。在这样一个高墩上出现沙土,绝
              不会是自然形成,必定是由人力搬运上去的,很可能是古代的重要遗存。经了
              解,三座小土丘之间的农田下普遍存在着类似的沙土,据1979年当地村民在乌龟
              山北侧挖砂时观察,30厘米的表土层下就是厚约1米的结实黄沙层,从剖面看由
              一层沙、一层泥间隔叠压而成。
                  为了揭示这片沙土的真实面貌,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



              [1]赵晔:《莫角山遗址纵谈》,《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118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