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27

由台城到围城


              员工的辛勤劳动,“大观山水果”的名字逐渐响亮起来,大观山因此成了闻名杭
              州地区的重要水果产地。
                  1970年,一位杭七中下放到大观山果园的杜老师,在劳动中收集到一些陶器
              和石器,呈报文物部门后始知这里有新石器时代遗物。一年后,当地一个农民在

              遗址西南部的桑树头建房时掘出两块玉璧和一些石钺,囿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考
              古部门获得这些文物后并未引起重视。1977年冬,苏秉琦先生路过此地,以其敏
              锐的目光看到了莫角山遗址非同一般。他站在老104国道旁的大观山果园门口,
              说了句至今意味深长的话:“古代的杭州就在这里”。然而仅凭有限的文物信
              息,当时的考古部门无法将莫角山确认为遗址,更不用说将整个大土岗作为一个
              整体的遗址单元来看待。文物工作者显然也没有理解苏先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对莫角山有意地开展一些考察或调查。即使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学者们对这
              一遗址的认识仍然很淡薄,以至于1984年长命印刷厂立足其上,考古部门也未
              加干涉。

                  1987年底,104国道在莫角山一带的路段进行取直加宽工程,经过交涉,考
              古部门在莫角山东南角的区段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前道路所经区域有四个土
              包,自西向东依次编号为D1—D1。D1清理出3座汉墓(M1—M3)后用推土机推
              平布方,共布5×5米探方13个。布方时北部已露出黑色烧土层。发掘过程中又清
              理了10座汉墓,其中5座在D1即探方发掘区(M6、M9、M10、M12、M13),2座
                                                         [1]
              在D2(M7、M8),3座在D3(M4、M5、M11) 。
                  探方发掘区在揭去表土后不久即露出大片红烧土堆积,实际上这片红烧土堆

              积与布方时北部显露的黑色烧土层,是红黑相间的同一烧土遗迹。由于考古人员
              推测这里可能存在与反山、瑶山相似的显贵墓地,这一遗迹在没有大面积揭开的
              情况下被匆忙挖穿。当红烧土清理出一定厚度时,考古人员开始疑惑了:这种大
              块红烧土夹杂炭灰层的堆积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文化遗存?是建筑物倒塌所致,还
              是废弃物堆积,抑或是窑场?通过发掘后各探方红烧土遗迹的平面和剖面综合分
              析,最终探明这一处大面积的烧土堆积呈坡状,西北高,东南低。高处的烧土薄
              而细碎,以草木灰为主;低处的烧土大块(有的烧土块截面呈外红里黑的规则矩
              形)且夹杂数量不等、厚薄不均的炭灰层,最厚处可达1.1米。已发掘的烧土只
              是整个烧土遗迹的一部分,面积约250平方米,它的完整形态或许是一个大坑。

              至此有了一个基本倾向的观点:这是一处燎祭场所,良渚先民在一次次的宗教活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群》,文物出版社,2005年。


                                                                                     117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