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26
杭州全书· 良渚丛书 良渚文明的圣地
1992年莫角山地形及探方分布图
米。整个遗址上部又有三个较小的土丘,分别矗立在莫角山的东北、西北和西南
部,依次被称为“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大莫角山呈圆角的
长方形,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10米,相对高度约6米;小莫角山呈不规则的椭
圆形,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相对高度约5米;乌龟山呈馒头形,东西长80
米,南北宽60米,相对高度约3米。三个土丘之间有10多亩田地于上世纪50年代
被莫角山北部雉山村的村民开辟为农田。为解决水源问题,村民们在大莫角山西
侧、乌龟山北侧和小莫角山西南侧等地开凿了一些水沟或水塘,遗址本体局部受
到破坏。据说在开挖水沟和水塘时取出了大量的沙土,沙土下为青黑色黏土,黏
土里发现过方形木构件。大莫角山南侧另有东西狭长的28亩土地1984年被征辟为
长命印刷厂厂区,现已迁出。总体来说,在果树和作物的庇护下,莫角山遗址得
到了较好的保护。
很长时间里,莫角山这座在早期航空图片上能清晰显示的长方形土墩,一直
是一个普通的小山丘。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把这里划为大观山果园的一部分,
伴随着大量汉墓的清除,在它上面栽种起一片片桃、梨、葡萄等果木。由于农场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