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30
杭州全书· 良渚丛书 良渚文明的圣地
构的夯土,夯土面上还清理出成排的柱坑。柱坑分东西向三排,共20多个,最大
者直径达90厘米。为保存大型夯土遗迹的完整性,此次发掘除局部阶梯状剥剔夯
层、利用现代沟作一定深度的解剖外,未做进一步发掘。但是考古队在发掘区南
部、西部、东北部数十米之外的地方又进行了调查钻探,发现均有经过夯打的沙
层存在。从黏土及沙土材料和夯筑方式来看,这些沙层或夯土与发掘区内的夯土
是同一整体。经测算,这一夯筑遗迹的总面积应不少于3万平方米。
由于红烧土、夯土、灰坑等遗存中未见特征性的文化遗物,青灰色基础堆积
与红烧土之间仅有一座良渚中期的小墓,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遗址主体形成于良
渚文化的哪一阶段。但是遗址群内最
高等级的祭坛和显贵墓地(反山、瑶
山、汇观山等)均出现于良渚文化中
期前后,以莫角山遗址的规模和地位
只有与它们才相匹配,因此莫角山夯
土建筑遗存的相对年代也应在良渚文
化中期前后。
经过多年的资料积累,莫角山遗
址终于被证实是一处人工堆筑的巨型
土台,形态规整,气势恢弘,无论是
占地面积,还是人工营建所用的土方
量,都是其他良渚文化遗址无法比拟
的。发掘后所揭示的面积逾3万平方米
考究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在同时期
其他考古学文化中极其罕见。基址上
的数排大型柱坑表明这里曾经矗立过
重要的建筑。基址上排列规整的沟埂
遗迹、堆积大量石块的积石坑和填埋
纯净土的灰坑等,可能是重要的礼制
性遗存。1987年遗址东南部小规模发
掘中揭露出的坡状烧土堆积位于夯土
基址边缘,也应是礼制性、宗教性活
动后的遗存。所有这些都显示了莫角
莫角山夯窝 山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同于其他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