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内文
P. 142
136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大于常蚕,则透露出是从诸种野蚕中优选确定桑蚕的(野蚕有多种,如柞蚕、
枫蚕、樟蚕、柳蚕、蓖麻蚕、乌桕大蚕、栗蚕、樗蚕等,虫体与茧均小于家
蚕)。该文还载:“汉礼,皇后亲采桑,祀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
主。’公主者,女之尊称也。菀窳妇人,先蚕者也。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
是古之遗言也。”可知汉前已有多位女蚕神。而民间称蚕神为“蚕花娘娘”,
正证明桑蚕业是由女性创立的,即“先蚕者”是也,故受到崇拜。
但后来却硬挤进了几位来历不明的男性蚕神,如“蚕花五圣”“蚕花太
子”等,应该是男性主权后出现的情况。可贵的是,“马头娘”传说中恰好留
下了男性侧身挤入为蚕神的片段——雄马皮裹女子,显示出由女蚕神加入男蚕
神的特有景象——“马头娘”实为雌雄同体神,因此民间的神像是“女子骑
白马”形象。而若追源,《广异记》中赤帝女“或作白鹊,或女人”,当是
此传说的前版:二者相同的“白”是蚕色;而由“鹊”(禽)嬗变为“马”
(兽),则留下了女蚕神过渡到男蚕神的原始图腾痕迹。与之极类似的“牛
郎织女”神话,无疑是蚕神传说的后世综合版本。其中织女,显然由赤帝女变
来,故披羽衣为鸟;而男裹牛皮,则为马头娘情节之异类,实际象征男蚕神;
而传天蚕、织锦绢等,又分明是在显示蚕神迹象。需要指出的是,蚕神其实分
显性与隐性两种:显性的有嫘祖、菀窳妇人与寓氏公主二神、马头娘,及流行
于嘉湖地区的“蚕花五圣”“蚕花太子”等,都是明明白白的蚕神;而隐性的
有远古呕丝之女、赤帝女、织女等,时代的尘埃蒙住了她们原本为蚕神的真
相,所以一般人并不知晓,需要研究以揭示。而识别隐性蚕神很重要的标识
是,民间以蚕桑事祈求之神必是。如古有元宵夜迎紫姑卜蚕桑的习俗,梁代宗
懔《荆楚岁时记》:
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按:刘敬叔《异苑》
云:“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
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
妇),小姑可出。’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提之觉重,是神来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