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内文
P. 149
论丝绸起源于古杭州湾地区及皋亭山区域为丝源文化孑遗地 143
夕》诗:“传柑曲里啼莺到,爆竹光中战马收。”清朱彝尊《送毛检讨奇龄还
越》:“烧尾同华 ,传甘并紫帉。”由于正月十五日是祀蚕神日,所以黄柑
应该代表为“黄茧圆”了,当是祈蚕神活动的变式。
而浙江宁波、台州等部分地区,在正月十四日过元宵节,妇女要准备一种
叫“糊头羹”的食物在晚餐时吃。晚上,大家聚集自家门前,主妇在祭台上点
香烛,还摆上三碟食物,一般为橘子、大米和其他糕点,男人们则舞龙。“糊
头羹”应该就是元宵日煮粥祭女蚕神的古风。《搜神记·蚕神》:
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南角,举手招成曰:“此是君
家之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十五,宜作白粥,泛膏于上。”
以后年年大得蚕。今之作膏糜,像此。 ꨁ
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更详细记述: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今州里风
俗,是日祠门户,其法先以杨枝插于左右门上,随杨枝所指,仍以酒
脯饮食及豆粥、糕糜插箸而祭之。《续齐谐记》曰:“吴县张成夜
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举手招成,成即就之,谓成曰:‘此
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于上以
祭我,当令君蚕桑百倍。’言讫而去,遂失所在。成如言作膏粥。自
此已后年年大得蚕。”今世人正月十五日作粥祷之,加以肉覆其上,
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
则是为蚕逐鼠矣。……《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
会。”则登高又非今世而然者也。) ꨂ
ꨁ干宝:《搜神记》卷四,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55页。
ꨂ宗懔:《荆楚岁时记》,宋金龙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