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内文
P. 155
论丝绸起源于古杭州湾地区及皋亭山区域为丝源文化孑遗地 149
不绝。山中人多捏泥作猫形,外饰以彩,名曰泥猫,游人争购之。相传谓半山
泥猫,虽不能捕鼠,而置之案头,鼠若惧者。又谓半山每年所制泥猫,必有一
头能活者。语固荒唐不可信。乃有某者,赴半山购一泥猫归,猫颇猛,置于房
中。家故多鼠,自购猫,鼠迹渐敛。一日午间,闻猫捕鼠声甚厉,初以为外来
之猫,不之奇,起而视,见啮毙二鼠,皆置于泥猫之几上,而泥猫则不知所
往,遍觅无迹。” ꨁ
从遗传风俗来考察,这个“半山娘娘”应该是吴地土俗古传的“蚕花娘
娘”。“娘娘”,乃古吴越人对女神的敬称,后人无知,遂与帝妻相混淆。之
所以附会到宋高宗身上,一则可能与半山属皋亭山有关——“皋”与“高”同
音,故有此附会;一则文化断层后的明代,半山娘娘蚕神传说已缺失很多远古
信息,仅依稀记忆有“帝”及“少女亡后为神”等要素,宋高宗是南宋始帝,
而远古传说蚕神是“帝女尸化生”,遂重新编撰传说。而“撒沙”,吴越土音
读若“SaSho”,与“桑蚕”音(类撮口,读Suangsuan音)十分相近。此外,
上古称“绢”为“沙”(见《周礼·天官·内司服》),又吴越土音读“撒”
为“扎”,故“扎沙”,似即“织纱”之谓也。如此,“撒沙夫人”或即当地
古土语的“蚕神”之谓。还有,当地土语“半山”音近“白蚕”,疑“半山娘
娘”实为“白蚕娘娘”之讹。
(二)半山地区的女蚕神传说
除了上述这个他地所无的“半山娘娘蚕神”崇拜外,半山地区还有个《蚕
桑的来历》传说,说的是蚕花娘子的故事。其梗概如下:
很早以前,半山里佛桥有个叫阿巧的小姑娘,寒冬的一天被后娘
逼着去割草,因找不到草而哭起来,一只白头颈鸟将她带到半山岙
里。只见山坡上有一排整齐的房子,白粉墙、白盖瓦,屋前是一片
ꨁ柴萼:《梵天庐丛录》卷三二《武林山泥猫》,见《笔记小说大观》第17编,台北新兴书局有
限公司,1977年,第6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