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内文
P. 66

060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ꨁ
              还须嚼几回。” 此诗使得皋亭杨梅名声大噪。到清代,杭州皋亭山等地的杨
              梅品种“有早色、晚色、熏色、吃色数种。早色,色最红,味酸。熏色,色
                                                              ꨂ
              紫黑,味甘美。吃色,俱红紫半。晚色,味松甜” 。时人郑文灏有《杨梅》
              诗:“向说杨家果,盛称皋亭山。檀园著咏后,闻绝百岁间。”至今,在皋

                                                   ꨃ
              城村和沿山村还种有数百株老杨梅树。 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咏唱皋亭野梅的诗
              《步何君〈半山娘娘庙题壁〉续成》流传很广,诗云:“春愁似水刀难断,村

              酿偏醇醉易狂。笑指朱颜称白也,乱抛青眼到红妆。上方钟定夫人庙,东阁诗
                                                              ꨄ
              成水部郎。看遍野梅三百树,皋亭山色暮苍苍。” 此外,麦、橘柚、山药、
              樱桃等食物原料在皋亭山也多有种植。元明之交诗人王逢《皋亭行记》写道:
                                                     ꨅ
              “山多杨梅,地多橘柚、蔗芷、薯蓣。” 明田玉燕《携二女如瑜、如瑾游半
              山》载:“啼鸟唤朝暾,鼓棹凌晨露。病骨强登山,名胜夙所慕。村乏桑麻

              地,但种樱桃树。游女何纷纷,岖崎少安步。香烟起殿中,半空结云雾。”                                      ꨆ
                                                                        ꨇ
              清毛先舒《云锦亭》中“万树桃花红未了,千畦麦叶翠难分” 句,描述了皋
              亭山地区千里麦田的景象。
                  皋亭山的老茶是当地不可多得的知名土特产。朱点编撰的《东郊土物诗》

              中收录了清代翟樊的《茶子》诗,云:“昔数香林茶,今称龙井荈。地望悉城
              西,城东著名鲜。不知其种子,乃在半山选。俗何昧本初,第羡所播衍。”                                      ꨈ



              ꨁ〔明〕李流芳:《雨中喜山僧摘杨梅至》,见朱宝华:《皋亭山游览诗文集》,中国文史出版
                社,2015年,第97页。
              ꨂ民国《杭州府志》卷七八《物产一》,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影印民国十一年(1922)铅
                印本,第1557页。
              ꨃ周新华:《杭州运河名胜》,杭州出版社,2015年,第52—57页。
              ꨄ郁达夫:《郁达夫诗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53页。
              ꨅ陈棠、姚景瀛:《临平记再续》卷六,见《杭州运河文献集成》第5册,杭州出版社,2009年,
                第646页。
              ꨆ田玉燕(生卒年不详),字双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文学家田艺蘅之女,其主要活
                动于万历年间(1573—1620),能诗会文。著有《群玉楼诗稿》等。〔明〕叶天寥纂辑:《午
                梦堂全集》下册,贝叶山房,1936年,第6页。
              ꨇ〔清〕毛先舒:《云锦亭》,见《西湖文献集成》第10册《民国史志西湖文献专辑》,杭州出
                版社,2004年,第328页。
              ꨈ〔清〕朱点等:《东郊土物诗》,见《杭州运河文献集成》第2册,杭州出版社,2009年,第
                815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