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5 - 内文
P. 255
创业|油车港油市 243
当时的规模。作坊里有6组大石磨在牛的拉动下同时转动,那牛的
脚蹄声,石磨滚动声,菜籽被碾碎的吱吱声,工人们的挥铲声,劳
动号子声,组成的是一幅热闹的劳动场面。
据有经验的老人估计,这一组石磨每天可磨1000斤左右的油
菜籽,那6组一天就可磨约6000斤油菜籽。根据现在榨油计算,油
菜籽的出油率一般是42%左右,品种和品质不同,以及榨油机的不
同,实际出油率会有浮动。古代的榨油技术落后,出油率肯定没
有现代这么高,按30%的出油率计算,那1000斤油菜籽就可榨300
斤菜籽油。6000斤就有1800斤菜籽油。一个月按30天计产油54000
斤。还没加上大作坊榨的油。产这么多油,在工业还不甚发达的清
朝应该算是“规上企业”了吧!
再加莫家开在野菱浜两岸及其他榨油作坊所产的油,那时的油
车港一天要产多少的菜油?那肯定是油香飘千里。怪不得澄溪河也
要被民间改叫“油车港”了。
据上辈人的口口相传,那时的油车港,春夏交替菜籽收获上
市,四面八方的农民摇着船,载着新收的菜籽来到倪家的油坊前,
粜菜籽的船从油坊的河埠头“义吴站”横七竖八地一直停到沉石荡
口,几乎占据了大半条澄溪河。
倪家验收菜籽的师傅,手里拿着小叉子,往农户的装菜籽的袋
上这么一插,袋里的菜籽样品就到了那个小叉的口里,再倒入一个
用硬木头做成的小磨盘里,来回这么一拧,菜籽的等级及价格就从
他的嘴里蹦了出来。
有的因晒得不干,要求回家晒晒再来;有的因杂质太多,要求
到粮仓的场上扬扬干净;有的因家里有事焦急地嚷着“快点呀,我
来不及了”。那验收的某某听到这就会慢条斯理地说:“人家也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