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2 - 内文
P. 262
250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房屋右侧那间是制作、蒸煮粽子的作坊,里面热气腾腾的,给
人暖烘烘的感觉。一个三十来岁模样的男人,身着蓝卡其工装,正
围着大灶台不停地忙碌着,左边那口大铁锅正滋滋儿冒着热气,那
是头锅桂花红豆沙粽。右边的锅敞着,蒸汽朦胧中,只见男人正把
刚裹好的粽子码入锅里。这个男人就是冯昌年,灶头斜对面的桌
旁,他的妻子桂芳正娴熟地裹着粽子。她把米压紧抹平后将棕叶翻
过来盖好,握住并用棉线穿起一张印有“合记真真老老五芳斋”字
样的油纸扎牢系好,松紧适度,一只有棱有角的粽子便裹好了,只
等丈夫拿去下锅。
“他爹,你看看头锅汤水怎样了?”妻子提醒道。“不碍事,
听声音咕嘟咕嘟的,汤水应该没有问题。”丈夫回应道。过了袋把
烟工夫,“叮铃铃……”闹钟响了,他抬眼看看:“哟,头锅粽子
快好了!”便趋身蹲到灶门前,将滋滋儿冒着热气的头锅粽子灶门
用铁板封了。按“合记”真真老老五芳斋粽子店的传统蒸煮工艺,
粽子入锅后要浸没水中,用旺火烧熟,再用文火小煮,至少得一个
时辰,而关火后还须再焖半个小时。若晚上烧煮的话,焖一夜也无
妨。次日早晨开锅,这粽子必定也润滑爽口,浓香诱人的。
早店准备开门,冯昌年就端起灶边的一口小锅,拿起竹夹飞快
将粽子一个个夹来放入,随即拿条小棉被捂好来到柜台前。又三下
五除二将店门板一顺溜地落到墙角边,齐胸高的店面墙前早有一长
溜的顾客,排在最前面的是常客孙阿公老人。“昌年,我要两个桂
花红豆沙的。”“好的,阿公您早,您老接着。”冯昌年客气地递
上直冒热气的粽子,接过两文铜板。“我要五个。”“好的好的,
慢慢来,小心烫着。”这当儿他妻子收拾好了也过来帮忙收银。夫
妻俩一递一收,很快一小锅见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