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内文
P. 59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皋亭山饮食文化研究 053
ꨁ
忠取杭州,分遣茅成驻皋亭山,盖府境必备之险也。” 乃至明初,还有军队
驻扎在皋亭山。
如果上述军事行动尚不足以直接论证皋亭山作为南北文化交流,特别是饮
食文化交流的重地,那么南宋朝廷派遣伴使在皋亭山南麓的上塘河赤岸班荆馆
迎接金国使者的历史事实,则非常直接地表明了皋亭山作为重要外事宴饮和招
待的场域功能。首先,至迟在绍兴十三年(1143),史书上就已经有临安设置
班荆馆的记载。《中兴礼书》卷二二三《宾礼二》“正旦金国使人入贺”条亦
载:“(绍兴十三年)十二月五日,知临安府张叔献言:主管往来国信所报旧
例,大辽国贺正旦使人赴阙,开封府少尹一员往陈桥迎接茶酒,于班荆馆御赐
筵酒果。入门赴驿,本府契勘已降指挥于赤岸赐御筵,其本府东仓排办,接见
ꨂ
茶酒系在御筵之后,即与旧例不同,诏于临平镇排办。” 《乾道临安志》卷
一《馆驿》:“班荆馆在赤岸港。”自此以后,南宋朝廷于班荆馆宴待金使遂
成定式。 ꨃ
《宋史》卷一一九《礼二十二》载:“(绍兴)二十九年(1159),以皇
太后崩,其贺正使副止就驿赐宴。见辞日,赐茶酒,并不举乐。大率北使至
阙,先遣伴使赐御筵于班荆馆(在赤岸,去府五十里)。” ꨄ
其次,据《入蜀记》卷一载:“(乾道六年六月)二日,禺中解舟,乡仆
来言:乡中闵雨,村落家家车水,比连三年颇稔。今春,父老言:占岁可忧,
不知终何如也。过赤岸班荆馆,小休前亭。班荆者,北使宿顿及赐燕之地,距
ꨅ
临安三十六里。” 此外,《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三载:“北使至阙,
先遣伴使赐御筵于班荆馆(在赤岸,去府十五里),酒七行。翌日登舟,至北
ꨆ
郭税亭,茶酒毕,上马入余杭门,至都亭驿分位,上赐被褥、纱罗等。” 陆
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4127页。
ꨂ〔宋〕徐松:《中兴礼书》,清蒋氏宝彝堂抄本。
ꨃ王文宾:《宋代外事馆驿考》,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32页。
ꨄ〔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2811页。
ꨅ张春林编:《陆游全集》(下),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第1427页。
ꨆ〔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书书局,2000年,第97页。纱罗,疑误。